03版:综合总第1287期 >2025-10-22编印

马驹桥镇环境整治见效
“拆”出开阔风景 “透”进民生暖意
刊发日期:2025-10-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沿街围墙悄悄隐去、褪色广告栏换上新装,阳光与绿意逐渐填满城镇空间。今年以来,马驹桥镇环境整治见成效,通过拆除违规围挡、升级破旧设施,让小城镇的角落焕了新颜,既“拆”出了开阔通透的街景,更“透”进了直抵人心的民生暖意。

协同发力:

多方联动拆出“空间呼吸感”

马驹桥镇的“拆围透绿”并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场上下协同的“大合唱”。“此次整治由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牵头统筹,马驹桥镇作为责任主体,组织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城乡办(交通)、集体林场、金桥园区、物流基地等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从排查摸底到集中拆除,各环节高效衔接、合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王彦波说。

数据是整治成效最直观的注脚。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拆除各类阻隔视野、侵占空间的围挡38处,总长度超7900米,同步完成除草作业67.67万平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城镇公共空间的回归:被围挡遮挡的景观重新融入城市肌理,原本杂乱的街角变得开阔舒展,居民出门散步、驾车通行时,都能明显感受到“视野不堵了,空气更流通了”的惬意。

惠民利民:

居民身边“看得见的改变”

环境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此次整治没有停留在“拆”的层面,而是聚焦“改”出民生便利,让变化实实在在落在居民日常里。

“以前走景盛中街,玲珑轮胎西侧那道蓝色围挡特别扎眼,上面印着大广告,不仅挡路,看着还压抑。拆了之后一下子亮堂了,开车、走路都觉得舒心!”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一句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曾经被居民称为“视觉伤疤”的围挡消失后,原本拥挤的街道变得通透整洁,过往行人的心情也随之明朗。

宏仁家园小区南侧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喜。过去,一道镂空围挡将小区外的绿意隔在远处,居民只能“望绿兴叹”;如今围挡拆除,无需入园就能与绿意零距离接触。这片开放的绿色空间,成了居民饭后散步、孩子玩耍的新去处,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享绿”。

长效管理:

守住成果让“暖意”不褪色

为防止违规围挡等问题卷土重来,马驹桥镇提前谋划,构建起一套务实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果能“管长久、惠长远”。

马驹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波介绍,此轮整治,首先落实好属地巡查责任,社区、村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点位开展检查,发现围挡反弹等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同时,强化片区动态监管,片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新建围挡,第一时间现场核实,对未审批、不合规的非施工围挡及时制止并上报;再有,完善“源头管控、动态清零”机制,压实责任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加密巡查频次,新增问题“即查即拆”,上级通报问题“立接立办、限期销号”。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我们要让通透的街景、舒适的环境成为马驹桥的常态,让居民生活更舒心。”马驹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