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池阳)近日,通州区对区域内饮用水源水质开展监测,结果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城市副中心供水管网消隐改造一期工程施工稳步推进,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供水安全关乎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委已完成二季度城市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公开。经检验,通州区19个乡镇级地下水饮用水源地、43个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开展监测,结果全部达标。
为消除老旧设施带来的用水隐患,市自来水集团通州分公司组织实施了城市副中心供水管网消隐改造一期工程。该工程预计对中山大街等9条市政道路下和80个小区内部近113公里长的老旧供水管线展开改造,同步更换计量水表等相关设施。目前,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永顺南里2号院、花涧溪小区、博客园小区正有序施工,果园222号院已率先完成改造。
“通州区美丽乡村污水管线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在全区47个村同步推进64座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区生态环境局水和土壤环境科黄璐介绍,目前已完工25座、通水调试19座,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
为保护区域内水质,通州区还对13个乡镇常态有水排口开展抽查,发现并整改问题25处。截至7月份,区域内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中,8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均达到相关要求。
在地下水源管理方面,通州区对用水总量实施精细化管控。2025年1至7月,通州区全区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为11382.98万立方米,占全年控制指标的46.18%,保障了区域地下水资源。
此外,通州区各有关部门构建起了高效监管体系。2025年1至8月,区生态环境局检查涉水企业372家;区水务局在今年持续进行管网结构、泵站运行状况专项检查,开展排水设施、排污口及防汛物资安全检查,要求运维单位提前实施管网腾容,累计腾容约10万立方米;区卫健委监测市政末梢水104件、二次供水66件;区城管执法局开展水环境执法检查80余项次;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跨部门渔业执法32次。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通州区将继续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推动碧水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