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佳航)走进孙各庄家园东区,昔日的“菜园子”已变身“后花园”,孩子们在花丛旁嬉戏,老人们在乒乓球桌前切磋技艺,邻里之间在花园里闲话家常。“真是没想到,之前这片全是杂物的菜园子经过改造后,变成了美丽的‘共享花园’,出来遛弯看着心情倍儿好!”居民陈大爷由衷地赞叹道。
据了解,潞邑街道孙各庄家园东区由于前期物业管理不到位、物业资金短缺等现实因素,小区内部分绿地无人管理,逐渐出现斑秃、野草肆意生长等情况,既影响了小区环境,也引发了部分居民的不满。为此,一些热爱生活的居民主动购买花种播种,更有居民在大块区域开垦种菜,虽然土地不再荒芜,但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和投诉逐渐增多,成为孙各庄家园东区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潞邑街道组织城市管理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物业管理)、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等相关科室和孙各庄村多次召开改造工作推进会,共同研究确定清理改造方案,还特别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小区内约1700平方米的核心区域进行量身规划。设计方案不仅包含了错落有致的花草景观,还增设了乒乓球桌等文体设施,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健身、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在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街道和村委会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入户调查、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反复打磨方案细节,最终决定采用“以绿换绿”的工作方案——针对居民种植的所有作物,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在清理蔬菜的同时,精心保留居民自行种植的花草,并将其巧妙融入“共享花园”的整体景观中,让居民的劳动成果得以延续,也让“共享花园”更具温度和归属感。
昔日被私垦乱种的绿地,在潞邑街道牵头、多部门联动、居民全程参与的共治共建实践下,摇身变为集花草景观、文体设施于一体的“共享花园”。这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将城市社区(村)微治理的“关键小事”做成了凝聚民心的“幸福大事”。
下一步,潞邑街道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村)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和强化考核加强对物业管理的监督,持续推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村)建设,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社区(村)发展的红利,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