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46期 >2025-08-20编印

《抗战中的通州》主题报道之二
冀东烽火 山河重光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日本帝国主义在通州地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但素有爱国传统和民族气节的通州人民没有被压倒、吓倒,更没有被打倒,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始终坚持抗日斗争。从1931年1月支援长城抗战开始,到1945年9月抗日胜利,通州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持续了14年又8个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通州地区的中共组织勇敢地肩负起了发动群众抗日救国的重任。潞河中学、男师、女师建立“反日反帝大同盟”等群众团体,发动师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通州成为后方兵站。冀东地区作为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咽喉要地,在抗战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通州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部分群众组织骨干脱下皮鞋长衫,从通州奔赴冀东农村开展抗日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冀东地区中共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军民艰苦奋斗,坚持对敌斗争,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对日伪军不断展开攻势。通州人民在那段烽火岁月中浴血抗战,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详见四版)

本报记者 柴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