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46期 >2025-08-20编印

梨园镇推出暑期系列特色活动
放假不无聊 社区青少年玩中学、学中长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暑假期间,梨园镇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暑期加油站等平台,推出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为青少年打造充实有趣的假期生活,吸引众多青少年及亲子家庭积极参与,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新城乐居

推不倒的科学乐趣

枯燥难懂的物理知识如何能轻松学懂学会?在新城乐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室内,笑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场专为亲子家庭打造的“推不倒的秘密——不倒熊猫DIY制作”活动热闹开启。

现场,志愿者老师拿出提前做好的样品,让孩子们观察“熊猫”推不倒的特点,随后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结合实物展示,生动讲解了重心与平衡原理。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帮忙,不一会儿,一只只憨态可掬的不倒熊猫陆续 “诞生”。孩子们轻轻推动,看着“熊猫”摇摆着却始终不倒,脸上满是自豪。

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锻炼协调能力,更直观地理解重心、平衡与惯性的科学原理,同时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默契。家长张先生说:“别看就是一个小小的科普活动,但是孩子理解了很重要的物理知识,社区组织的活动现在越来越有意思了。”

群芳雅园

体验敦煌藻井美学

敦煌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具艺术价值的屋顶装饰结构,其纹样演变见证了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个暑假,群芳雅园社区推出“梦回敦煌,创意藻井”东方美学体验活动,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暑期生活。

活动现场,敦煌元素藻井展板与《非遗文化藻井宣传手册》构成沉浸式文化空间。指导老师以“藻井演变史”为脉络,生动阐释这一古老建筑装饰从汉代地宫到敦煌窟顶的艺术升华,引发孩子们对中华美学的浓厚兴趣。

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敦煌画匠”,用木制藻井和马克笔创作。他们借鉴藻井层叠结构、中心方井等经典元素,融入个人想象,将莲花、卷草等传统纹饰与现代审美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迷你藻井”,在动手间体悟东方美学。

社区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非遗讲解+创意实践”模式,成功搭建起传统美学与当代青少年审美的桥梁。后续还将推出“数字敦煌壁画临摹”“非遗掐丝珐琅”等系列活动,持续以创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群芳园

制作智能垃圾桶

群芳园社区以“小手创未来 环保润童心”为主题,开展智能垃圾桶科普体验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参与,助力培养环保意识、践行垃圾分类理念。

“过期药品属什么垃圾”“废旧电池该扔哪”“牛奶盒属于可回收垃圾吗”……活动中,社工通过趣味视频,讲解垃圾分类重要性、四分类标准及生活分类技巧,并现场提问,孩子们争相抢答的场面展现出新一代环保小卫士的热情。

在创意工坊环节中,工作人员分发拼装木板、颜料、智能感应组件等材料,演示简易垃圾桶组装步骤。孩子们化身“小小发明家”,用木板、感应器等材料组装智能垃圾桶。一小时后,色彩鲜艳、带自动开合功能的垃圾桶陆续完成,小学生林林骄傲介绍道:“这个盖子能自动开合,扔垃圾更方便。”

“这种在玩中学知识的方式特别棒!”家长王女士表示,孩子回家就主动给全家培训垃圾分类。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通过“1个孩子影响1个家庭”的传播模式,让青少年直观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动手与创新能力,在心中播下环保种子的同时,借助青少年带动家庭、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助力环保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