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英勇抗战
伪冀东政府(1935年)
伪冀东政府示意图(1935)
孙连庆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首,是重要的战略要地。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通州民众自发组织运输队支援古北口战场;1937年7月29日通州起义中,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冀东保安队张庆余、张砚田部击毙日军特务机关长细木繁等数百人,活捉汉奸头目殷汝耕,极大鼓舞全民族抗战士气。通州人民在那段烽火岁月中,用生命和鲜血向世界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
80年后的今天,北京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通州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这片曾饱含抗战热血的土地,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通州的蜕变,既是地理空间的新生,更是伟大抗战精神跨越八十年的文明接力。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通州区政协广泛征集通州地区特别是通州与“北三县”地区有关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文史资料,弘扬前辈们的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精神。今天我们就来深切感受“抗战中的通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了实现其野心,首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妄想吞并中国,进而称霸世界。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向长城各口发起了进攻。中共河北省委号召“工农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平津与河北……援助并参加前线士兵与义勇军的反日战争”。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中国军队开赴前线,抵抗日军。长城抗战爆发。
29军原为冯玉祥旧部,素有爱国主义传统,曾长期屯驻通州,此时由阳泉移驻三河、蓟县、玉田一带,指挥部设在通州。商震部、傅作义部也乘火车来到通州。一时间,通州城大军云集,成为长城抗战的总兵站。通州各界看到中国军队即将开赴前线,欢欣鼓舞。29军布告称:“本军移驻仓促,军需不敷,到各地采购公平交易,仰各地民众予以协助”,通州民众大力响应,纷纷节衣缩食,捐款捐物,筹措资金,为军队缝制冬衣,并发起慰劳活动。城乡民众万余人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出动大车千余辆,筹措饲草几十万斤、军粮万余斤。通州的人力车夫、商户自告奋勇帮助抢运物资弹药。潞河中学师生到前线慰问,并将礼堂改做临时医院,一些学士充当担架员、护士,救治伤员。通县各界全力支持抗战。
1933年3月4日,日军向长城各口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顽强阻击。29军大刀队乘夜偷袭敌营,所到之处如砍瓜切菜,令敌寇闻风丧胆。《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至今回响在长城内外。
在长城抗战紧要关头,蒋介石正忙于围剿江西的红军。对请缨抗战的将士发布命令:“侈言抗战者,杀无赦!”命令何应钦取缔河北省内的义勇军、救国军等抗日武装,捕杀支援长城抗战的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致使在长城各口与敌激战的中国军队孤立无援。长城抗战失利。
4月7日,日军攻占滦东,继而占领秦皇岛、北戴河、抚宁、卢龙、昌黎等地。中国军队放弃长城各口,29军等部撤退至通州、怀柔、顺义一线,日军相继占领密云、遵化、蓟县、玉田、唐山、香河、宝坻,威胁平津。5月20日,日军攻陷三河和通县东部地区。宋哲元部退至运河西岸。5月22日,日军进攻通州,炸毁民房数百间,清真寺大殿被炸坍,居民死伤40余人。庞炳勋部高桂滋师与敌展开炮战,击毁敌火炮一尊,击毙日军军官一名。6月4日,日军侵入通州城。中国军队撤至北平。6月27日,日军撤出通县城。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犯,蒋介石仍然顽固坚持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5月31日,与日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该协定使日本帝国主义巩固了在华攫取的利益,助长了其侵略野心。根据《协定》,设立滦榆、蓟密两个停战区,其中蓟密区专员为殷汝耕,办事机构设在通县城。滦榆区专员陶尚铭因不能取悦于日本人,被撤职,由殷汝耕兼任专员。将于学忠部两个团改编为两个警察大队,队长张砚田、张庆余由南京政府任命,其中一个大队驻通县。
在日军占领区,日伪组织收缴民间枪支,增加苛捐杂税,汉奸卖国贼乘机敲诈勒索,民众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形成多股民间武装。在中共京东特委领导下,以孙永勤为首的主要民间武装“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人数最多时达5000多人。民众军活跃在长城内外,不断袭击日寇,打击汉奸。日伪多次组织围剿,均未能得逞。
1934年12月,日本陆军、海军、外务三省联合制定出《关于对华政策之件》,提出要继续实行华北分离政策。
1935年11月,殷汝耕联络一撮汉奸卖国贼在通州文庙宣布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又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伪政权范围包括通县、香河、三河、昌平、怀柔、密云、顺义、兴隆、平谷、蓟县、宝坻、宁河、玉田、遵化、乐亭、丰润、滦县、迁安、卢龙、昌黎、抚宁、临榆22县和唐山市、秦皇岛港,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50万,耕地1300万亩。
殷逆与日本侵略者相勾结,大肆掠夺冀东地区矿产品、农产品、海产品等大量物资,并以增加苛捐杂税、滥发钞票等手段,掠取人民血汗以支持侵略战争。1936年伪政府截留关税2700万元,占华北地区统税的三分之一。伪政府成立后,各种苛捐杂税423种,其中新增和加重的达322种。在通县甚至有厕所捐、烧香捐等。民众编顺口溜讽刺:“亘古未闻屎上税,而今只有屁无捐”。
这种叛国分裂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通县邮局、电报局每日收到反对、声讨电文数百件。1935年11月,平津同乡会及各界群众代表发表宣言,坚决反对伪政府;昌平、香河、玉田等11县爱国人士先后发表“绝不附逆”声明;临榆、卢龙等五县县长挂冠而去,不任伪职。通县男师、女师为不当亡国奴迁校北平。12月9日,北平大学师生举行“反卖国”“反自治”大游行,全国各大中学师生陆续响应,讨逆声浪震动全国。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河北省委加强冀东地区党的工作,组织共产党员深入平东农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原通县师范学生、共产党员王少奇、卜荣久等深入蓟县农村发动群众。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姚依林派遣朱欣陶打入伪政府,开展秘密工作。随着人民群众抗日斗争活动的蓬勃发展,日伪对抗日力量开始进行情报侦查活动,伪政府内部筹建情报科。根据姚依林指示,朱欣陶争取到特务科长职务,从此,四面八方的情报集中到朱欣陶手中后,首先通过秘密渠道送给姚依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我方的损失。后来,朱欣陶又根据党的指示,成功当上了伪昌平县长,从此伪县政府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地下党联系的交通站,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通县地方组织派遣原通州师范学生、共产党员黎巨峰、王自悟打入驻通伪保安队,宣传抗日救国方针,发展共产党员,开展秘密工作。保安队官兵中民主抗日热情高涨,终于演变为第一总队、第二总队和教导总队发起的反日起义。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保安队内部反日爱国思潮日益高涨。1936年冬,驻昌黎伪保安大队200余人,举行武装起义,一度攻占昌黎县城,在歼灭百余日军后,投入人民抗战的行列。在丰润、滦县、兴隆、遵化等地,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袭击日伪军。驻通州的保安队,对日本人的横行霸道不再忍让。随着中国民众抗日斗争的高涨,保安队内部抗日呼声日渐强烈。保安大队第一、第二总队队长张庆余、张砚田与教导总队队长沈维干酝酿发动起义。他们的意图,得到了宋哲元将军的坚定支持,由此更加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东地区不断增加驻军兵力,4月24日,在通州城附近举行大规模演习,6月占领丰台。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以西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向宛平城发起进攻。抗战全面爆发。
此时,通州城及周边态势是,城内驻有日军守备队和特务机关,伪保安队第一、二总队驻城内和关厢。另有29军143师傅洪恩营自长城抗战以后,一直分驻新城南门外、旧城南门外宝通寺、王恕园、三义庙和小圣庙发电厂。七七事变后,敌我双方相对平静的态势难以维持,日伪军经常挑衅。傅营官兵曾参加长城抗战,对日军战术比较熟悉,则做好了应变准备,待机出击。
7月25日,驻通州日本特务机关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傅营作战方案。张庆余借机提出将分散各地的伪保安队集中于城内,得到日方同意。27日晚,日军向新城南门外傅营阵地发起进攻,傅营官兵予以迎头痛击。日军进攻受挫,遂临时改变战术,但始终未能突破傅营防线,不得已停止进攻。傅营官兵连夜向南苑转移,而按照计划,埋伏于东总屯负责截击的伪保安队,只对空鸣枪佯装截击,并阻击了追击的日军,傅营官兵得以安全退出战场。此战,日军伤亡20余人,保安队毫无损伤,引起日本特务机关怀疑。日军为惩戒保安队,次日下午,派多架日机轰炸保安队营区,造成十多人伤亡。保安队官兵一个个义愤填膺,有的提出到延安找共产党,有的当即要去攻打西仓日本守备队,有几百人冲出北门准备投奔盘山抗日游击队。张庆余派人追回出走的官兵,稳定了大家的情绪。日本特务机关长细木繁到保安队驻地假意向保安队官兵道歉,张庆余没有表态。
轰炸事件使得保安队与日军之间矛盾白热化,张庆余、张砚田、沈维干协商后,决定趁周边日军准备攻击南苑和北平,通州城内相对空虚的时机发动起义。起义指挥部设在北关外吕祖祠(今永顺镇中心小学址),张庆余、张砚田、沈维干分别对所部进行起义部署:第一总队兵分三路,突袭日军守备队、特务机关、伪政府和日本侨商;第二总队把守四关路口,占领邮、电二局和交通要道。教导总队负责解决东西火车站警备队,并负责警戒增援之敌。
29日凌晨,攻击日军守备队战斗打响,各部按计划发起攻击。保安队起义之举大大出乎日伪预料,在伪政府,起义部队未遇任何抵抗,活捉了大汉奸殷汝耕。伪政府保安处长刘宗纪得知保安队起义,当即找到张庆余参加起义。驻西仓日军守备队顽强据守,起义部队久攻不下。刘宗纪提议火攻,经过激战,歼灭大部日军。第二总队和教导总队均顺利完成任务。此战共消灭日伪军、日韩浪人等500余人,捣毁了伪政府,日本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保安一总队顾问渡边少佐、教育厅顾问竹腾茂、宪兵队长何田、通县顾问甲裴、甲茂和冀东银行行长等均被起义部队击毙。是日,驻顺义苏连章团也发动起义,在消灭大部日军后,于上午开到通县,与张庆余部会合。
中午时分,多架日机飞临通州轮番轰炸,炸死炸伤居民和保安队官兵多人。张庆余整顿队伍,向北平撤退,起义部队行至安定门与德胜门之间,突与日军遭遇。敌强我弱,起义部队伤亡颇重。沈维干阵亡。张庆余决定分散突围,到保定会合。殷汝耕趁乱逃遁。
7月30日,日军酒井部开进通州报复,全城搜捕,逐户盘查,滥杀无辜,被杀平民七八百人。伪政府被摧毁后,迁址唐山,由池宗墨接任政务长官。1938年2月1日,并入北平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殷汝耕逃脱后,继续为虎作伥,为日军扩大侵略出谋划策,卖国邀宠,1947年12月1日,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于南京枪决。
(转载至《通州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