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42期 >2025-08-14编印

北京今年前7个月168个优良天
北京城市副中心树立减污降碳绿色标杆
刊发日期:2025-08-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755099156912.png

北京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9%,通州区绿色绩效显著提升。刘义/摄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昨天介绍,今年1至7月,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今年以来,本市加速推广新能源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3.5万辆。发挥小汽车以旧换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激励作用;继续实施本市五环路内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政策,为新能源货车提供“绿色通道”,通行证申办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平台,办证效率大幅提升。

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截至7月底,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率升至39.5%。本市持续宣传解读《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推动老旧机械淘汰;在西城区和大兴区工地开展电动挖掘机试点应用。发布《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明确2025年10月1日起作业用机械应符合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推荐使用新能源机械。

综合运用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治理、绿色绩效评级等措施,深化重点行业企业创绿提质,1至7月全市新增绿色企业669家,绿色企业比率升至28.5%,其中经开区、通州区创建10家绿色绩效“深绿”企业,树立减污降碳绿色标杆。全市528家锅炉使用单位完成环保绩效评级,提前完成年度任务,进一步推动氮氧化物减排,其中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等区8家锅炉单位评为A级。

持续巩固扬尘治理成效,通过开展监测、推送高值、督促整改等方式,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截至7月底全市道路尘负荷同比下降22.4%;加大施工工地基坑气膜密闭技术推广力度,新增1个项目,全市累计在17个工程项目中使用。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深入推进“0.1微克”攻坚行动,紧抓各项减排措施落实,持续推进老旧车械淘汰和新能源车械推广,深入实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