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37期 >2025-08-07编印

京津搞研发 津冀来转化 共下一盘棋
刊发日期:2025-08-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李如意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三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产业协同加快“集链成群”,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唐山建起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中新天津生态城实现科技成果“定向转化”闭环,沧州“北斗+”创建出更多智慧民生图景。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

“一盘棋”布局,“一张图”推进,“一股绳”发力。随着三地创新要素加速融合,这条贯通京津冀的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正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构建。

在唐山高新区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机械臂灵活挥舞,一款快速出餐机器人样机即将下线。这款机器人是北京科技大学与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协同创新的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为何选择与唐山的企业合作?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负责人王孟昭介绍,这里是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可一站式满足中小企业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他说:“现在有30多家企业的订单正在生产,仅这一个车间就有800多台(套)设备,配备了1000多名生产和技术研发人员。从2024年至今,我们已服务160多家机器人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帮他们从‘书架’到‘货架’、从‘设想’到‘设备’。”

近期,由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天津电子院”)引入的炬玄时钟芯片模组产业化基地,将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智造园投产。该基地拥有上千平方米的超净间实验室和3条量产产线,厂房投用后,可年产1000万片时钟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智造、物联网、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智能安防等领域。

清华天津电子院成立于2015年,10年来,在生态城交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亮眼成绩单:累计孵化聚集企业152家,其中“清华基因”企业占比超60%;搭建6个技术和应用平台,建成我国首条跨材料体系微纳光电子芯片代工生产线,累计支持孵化聚集企业承接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区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4个。

沧州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野上,141台搭载北斗导航的农机自主“下地干活”。“合作社的九成农机配备了无人驾驶功能。”合作社技术总监张祝银说,“过去千亩地耕作需要半个月,现在一个多星期就完成了。播种、旋耕、收割都变得更加精准,误差控制在0.5厘米至0.6厘米之间。”北斗系统正引领沧州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升级。

2024年,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落户沧州,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物流、水文监测、商用车交通安全管理等应用在沧州落地推广。目前,沧州市已经上线运营基于北斗河北分中心的农机自动驾驶平台、智慧高新区数字孪生平台、北斗时空信息智慧港口平台、商用车交通安全风控云平台、渣土车分析监管平台、北斗智慧海洋船舶监控平台等系统,在近200艘渔船、140多台农机以及2000多辆商用车、渣土车、环卫车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