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戬)“当兵时的职业本能让我没有多想便冲向车祸现场,凭借在部队学会的应急处置经验,在确认车内人员都无生命危险后,赶快维护现场秩序,直到交警赶到。”提起几天前的惊险一幕,家住通州区漷县镇的退役军人李宁仍心有余悸。但正是他在路遇车祸后,紧急妥善处理,才避免了二次危险的发生。
当时,李宁正骑行在漷县镇大柳树红绿灯进京方向的路段上。忽听一声巨响,只见不远处,一辆白色轿车突然撞向路边的树木,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该车又反弹到了最内侧车道,并与另一辆车发生二次碰撞。
“现场白色轿车严重变形,车辆零件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汽油味和车辆摩擦产生的焦糊味,我感觉情况太危险了,车辆随时可能自燃或发生更严重的后果。”没有多想,李宁在确认安全后快速翻过围栏,向事故现场跑去。李宁第一时间围绕着两辆事故车辆仔细查看,在确定暂时没有危险后,迅速跑到车辆门前,大声呼喊询问,并尝试打开车门救出车内人员。确认两车内除司机外并无其他人员,且车内人员均无生命危险,只是受到了惊吓和轻微擦伤后,李宁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李宁凭借着在部队学会的应急处置经验,确认了车祸现场暂无人员危险且不会发生自燃。但这起突发事故明显影响了现场交通,为了避免二次危险发生,李宁赶快在事故后方合适的位置放置好三角警示牌,又再次回到事故车旁检查安全隐患。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因视野不佳超车未注意到事故,已经越过了警示牌逐渐临近,李宁发现后迅速挥手拦截。“好在司机反应及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如果连环追尾,情况会严重更多。”李宁随后就一直站在事故车辆后方挥舞手臂,引导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维护现场秩序。直到交警到达现场,李宁与交警完成情况交接后才默默离开。
这样的“举手之劳”,李宁并没放在心上。直到事故车辆的车主给他送来“见义勇为”的锦旗,街坊邻居才都知道了他的助人事迹。“他这么做我一点儿都不意外,因为他身上一直有着军人的正直勇敢,而且乐于助人。”李宁的朋友王洪凤说。
2008年退伍后,李宁便回到家乡漷县镇做起了生意,与朋友合作开了几家连锁球馆。他经营的球馆为辖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服务,被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北京市通州区拥军优属热心单位”。近年,李宁还与当地合作,做起了乡村振兴工作,帮村里做农产品批发、开养殖场等。
“我爸爸就是一名老党员,从小他就教导我要踏踏实实做人。后来进入军营,也慢慢把‘为人民服务’刻在了骨子里。不管什么时候,能帮助人一把,我都会尽全力。”李宁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