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戬
“白领新家园”为辖区白领提供“加油站”、“新华榜样”传递文明风尚、志愿服务凝聚政企家校合力……近年来,新华街道以提升辖区文明程度、凝聚群众参与合力为目标,立足运河商务区优质资源,不断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文明风尚品牌,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
以示范品牌凝聚发展合力
新华街道活动室内,“午间一小时”白领增能课堂正在热闹进行。20余位青年白领纷纷挑选花材,拿起花剪,一盆盆错落有致、清雅脱俗的花艺作品在他们手下应运而生。
这正是今年新华街道推出的“白领新家园”项目中的一项特色服务。“白领新家园”立足区域产业特点,通过打造“关注需求——完善服务——组织凝聚——政治引航”的服务流程,打造白领增能课堂、培养兴趣社团、企业沙龙活动、构建“三圈体系”四大文明实践载体,旨在进一步加强政企沟通与合作,凝聚发展合力。
为进一步打造多元共治体系,新华街道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与项目矩阵。“星火社区·趣味公益空间”项目通过“公益资源清单+民生需求清单”双线对接模式,吸引金融、文创、科技等领域的60余家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形成“红色合伙人”长效机制;“骑中驿”文明实践矩阵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与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实现“服务骑手-融入城市-提升文明”的良性循环;街道还与保利、侨商等标杆楼宇联合成立“企业服务联盟”,通过签署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服务共建、空间互通、合作共赢“五大公约”,形成“文明生态圈”共建机制;河畔雅园社区以党建引领微帮扶、微治理、微公益、微激励“四微”志愿服务,着力打造“商居共融”文明样板,文明风尚品牌建设不断深化。
以榜样选树培育道德风尚
“能帮助到别人就是最开心的!”河畔雅园社区内,总能看到王永琪一家戴着红袖标,忙碌于各个角落。王永琪与妻子曹先瑜携手投身志愿服务已逾两年,更带着四年级的大孙女和幼儿园的小孙女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这样温馨动人的故事,在新华街道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每天都上演着。
为丰富“副中心有我”动员体系,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培育道德风尚,新华街道依托“通州榜样”三级推选机制,开展“副中心好市民”选树活动。聚焦基层典型挖掘,建立“两委干部+网格员日常走访+居民推荐+新媒体互动”多渠道线索收集机制,重点发掘志愿者、基层工作者、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事迹。今年以来,新华街道已评选出27位“新华榜样”,来自街道的各个社区、学校、企业等,涵盖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等多个类别。
此外,新华街道还依托运河商务区、乐堤港、爱琴海、月亮河小镇等核心商业载体,构建“精神激励+物质礼遇+场景赋能”三位一体礼遇机制,打造“商圈联动礼遇、在地文化礼遇、生活服务礼遇、场景融合礼遇”处处见礼遇的示范场景;并完善“乐享新华”小程序积分兑换机制,链接企业提供健身、教育、优惠券等资源,吸引更多群体参与服务,推动文明风尚从个体善举扩展为全域参与的可持续生态。
以志愿服务引领社区生态
通过志愿服务,凝聚共建合力,也是新华街道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各社区从居民日常生活切入,全年多次开展主题服务活动。京贸北区社区通过挖掘社区能人组建“便民服务团”,在日常生活中为居民提供理发、理疗、磨刀等“专属服务”;如意社区与社区卫生中心联合潞河医院开展健康未来生活义诊活动,加强居民慢性病综合管理,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盛业家园社区定期邀请律师走进社区,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物业条例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为居民答疑解惑。
新华街道还成立“副中心有我”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基层治理、文明实践、生态环保等多样化志愿服务;成立护河爱河志愿服务队,通过亲子联动的护河志愿服务,将生态治理与社区认同深度融合,构建多方参与的文明实践新范式;联合北京财贸学院金融学院成立高校志愿服务队,汇聚青年智慧与金融专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生态,实现民生服务精准化与社会资源高效整合。
“我们将联合辖区各社区、高校、企业、家庭,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新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