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14期 >2025-07-07编印

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迈入新阶段
通州28所学校首聘思政副校长
刊发日期:2025-07-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翟柳英)近日,通州区在“运河思政 铸魂育人——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推出思政教育创新举措——为28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校首聘思政副校长,同步发布“运河思政”品牌标识及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网络资源数字平台,标志着通州区“大思政课”建设迈入纵向贯通、资源融合的新阶段。

通州区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方面早有布局。2024年3月,通州区成为北京市首批5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同年4月,首批18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基地校挂牌。12月,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成立,通州区依托地域资源,在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的支持下,全力打造“运河思政”教育品牌。

会上,北京学校师生、北京物资学院教师展示了“QIAO JIAN·运河——瞧见 桥建 桥见”课程,该课程展现了纵向大中小学贯通、横向跨学科融通的“运河思政”品牌课程创新成果。潞河中学教育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代表展开沙龙对话,分享了以“运河文化+学科融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此外,来自通州区中小学的学生代表和北京物资学院的大学生联袂演绎了《运河号子》,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介绍,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通州区建立健全了一体化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协同机制、培养机制;构建起“思政+”课程体系,涌现出“QIAO JIAN·运河——瞧见 桥建 桥见”等一批“运河思政”金课;组织学生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科技小院等实践基地开展场景化、沉浸式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链接;实施运河少年阳光培育工程,常态化推进“运河小林长”“运河小工匠”等“运河小菁英”系列品牌活动,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矩阵。

此次推进会上,运河小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等10所学校挂牌成为第二批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基地校,至此,通州区此类基地校达到28所。为促进基地校的创新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州区为每所基地校聘任了一位思政副校长,这些思政副校长由来自北京多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担任。当天,通州区还发布了“运河思政”品牌标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网络资源数字平台。该平台运用数字技术,设置“运河遗迹导览”“思政基地导览”“思政课程导览”三大部分,目前已开发思政课程500余节,为区域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思政课素材。

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表示,通州区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实践是北京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和成功典范,为首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宝贵的“通州方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北京市将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提升首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水平。

副区长董明慧出席会议并指出,作为改革试验区,通州区将继续鼓励支持基地校和联合体学校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依托区域本土资源,深挖运河文化,擦亮“运河思政”品牌,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具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范式。要以此次推进会为起点,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书写好“运河思政”铸魂育人的精彩篇章,为首都乃至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更多的通州智慧和通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