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号子传承人赵义强带领教师体验运河号子的魅力。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 昨天,由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北京物资学院与北京市通州区教委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通州区美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第一期在运河畔正式启动。经过全区严格遴选,55名来自40所中小学的艺术骨干教师齐聚北京物资学院,开启为期5天的沉浸式培训。
项目突出打造“运河思政”美育范式。北京物资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庞波以原创运河剧目《运》为案例,提出“运河文化是流动的美育教科书”,围绕如何滋养舞台剧创作制作、丰富“运河思政”内容和载体展开课程内容。参训教师表示,从漕运历史到当代精神,运河堪称天然的思政教材。经由“创作采风—素材挖掘—艺术转化”实践,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
本项目邀请了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市少年宫等单位的美育专家组成导师团开展定制化授课,以填补教师在舞台剧编创、表导演、音乐、舞美、制作等环节的知识与技能不足。通过系统培训,增强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指导的能力。在本次课程中,全体参训教师依据编创、导演、舞美等方向进行分组,开展实训学习。
“我们不仅要培养创作者,更要培育美育火种”,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强调。这不仅是基金会支持该项目的初衷,更是其深耕校园美育的生动实践。由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倾力打造的“爱乐传习—中艺名家进校园”项目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如同一股股浸润心田的清流,流经永乐店中学、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通运小学、临河里中心小学、次渠中学等通州多所校园。顶尖艺术家们走进课堂、走上舞台,面对面、手把手地将艺术的精粹与魅力传递给师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点燃了校园的艺术热情,为区域美育生态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
此次美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正是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长期支持通州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和深度延伸。它精准聚焦于提升一线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旨在通过赋能“点灯人”,强大的师资是美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核心保障。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协同各方力量,通过“名家进校园”播撒艺术种子,通过此类美育师资素养提升计划等方式夯实育人根基,共同致力于将美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最终,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在大思政课的广阔视野下,构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校园文化新高地,让美育之光更加璀璨、持久地照亮更多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