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76期 >2025-05-13编印

雄安一日 三地记者同访未来之城
刊发日期:2025-05-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天津日报记者 胡萌伟 河北日报记者 郝金钰

嘀嗒,嘀嗒……听,这是时间的声音。

在雄安新区雄安站候车厅,一座青铜轮盘引人注目,轮盘底座上镌刻着它的名字——“千年轮”。它自2017年4月1日开始转动,一分一秒记录着城市的脉动。8年来,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雄安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千年之计,始在当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把时空“折叠”,缩短到一天,晨光里的朝气蓬勃,午后的创新味道,夜晚的人间烟火……在雄安,历史前行的每个细节都愈发清晰。5月6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记者一同探访这座未来之城,感受雄安一日。

晨光里的拔节生长

8时20分许,C2703次列车从北京西站驶出,迎着朝阳,驶向雄安新区。

此时,在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校长助理化国辉正与学生们交流:“你们马上要毕业了,感觉学校怎么样?”话音刚落,几位学生争相回答——“这里的老师会照顾每个学生的感受。”“全英文的英语课,我已经完全适应啦!”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是北京援建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之一。学校借助双师课堂的形式,积极与北京校区的优质课程、优质项目对接,同时构建具有雄安特色的课程体系。

活力四射,他们将为雄安带来无限可能。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绽放……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向南约3公里处,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时,雄商置业公司工程管理部业务经理林安辉的当日累计步数已经超过了1万步:“项目正处在关键建设阶段,我们必须盯紧现场的每个细节。”

雄安国贸中心包含9栋楼宇,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林安辉所在的二工区主要负责4栋,其中就包括雄安城市航站楼。远观航站楼,螺旋上升的钢结构犹如向上生长的大树,名叫“生命之树”,寓意着勃勃生机。

正午后的“创新咖啡”

午后,雄安科创中心B座一层咖啡厅。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温柔地洒在桌面上。氤氲的咖啡香气中,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与热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不远处的墙上,“雄才会客厅”的牌匾格外醒目。这里是创业者们休憩交流的休闲驿站,更是灵感碰撞的活力空间。

咖啡厅的角落里,几位手持平板和笔记本的科研人员,正专注地交谈着——他们是来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项目的团队成员。该中心正在科创中心筹建公共实验平台,总建筑面积1187平方米,眼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未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还将与医科院血研所、北京重点医院等机构共建“细胞药物临床研究联盟”。

夜色中的烟火气息

当暮色四合,雄安新区的天际线被霓虹点亮,这座未来新城正以一种温暖而鲜活的姿态,讲述着属于夜晚的故事。

“走,咱们吃个夜宵去!”21时,文璇招呼着同事推开了南文营社区食堂的门。年初刚来雄安工作的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深夜食堂。蒸腾的热气中,弥漫着糖醋排骨的酸甜、红烧肉的醇厚、素三鲜的清爽味道。

这间食堂的菜单从最初的6道菜扩展到如今的30道,是对居民需求的精准回应。开放式厨房里,厨师们的忙碌身影清晰可见,明厨亮灶让“舌尖上的安全”触手可及。食堂一层是宽敞明亮的用餐大厅,营业至21时;二层则是风味小吃餐厅,一直开放到凌晨2时,满足年轻人的夜生活需求。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容西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里,教练王硕站在羽毛球场中央,指导学员们挥拍的动作。“一向上,二向前……”20名学员的动作整齐有力,汗水在灯光下闪烁。自雄安职工夜校开班以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