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近年来,为美化市容环境,街巷胡同等一些空间有限、不便于大规模植树种草的区域出现了可移动式花箱、花钵、花池等设施,在市民身边添绿添彩。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在街头“值守”多年后,一些花箱出现破损、脏污等问题,有的花箱因缺乏养护出现了缺花少花的现象,有的甚至成了“垃圾箱”。
时隔半年 锦绣花团变成杂草
有些花箱虽然去年植满各色花卉,为市民带去了美好的观赏体验,但经历一冬,箱内美景却未能延续,种植的花卉品种与去年相比也大打折扣。
去年国庆节前夕,陶然亭街道为黑窑厂街的134个花箱和两处花池补种了橙孔雀、粉海棠、天人菊、飞燕草等15种、8000余株花卉,用绚烂的花卉景观为街道添彩。仅隔半年多,当记者再次踏入黑窑厂街,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五一”假期,记者来到黑窑厂街,街道两侧摆放的木纹组合式花箱格外引人注意。但与去年花箱内花团锦簇的场景不同,从街边远远望去,花箱内光秃秃的。花都到哪去了?一直走到花箱跟前,记者才看到,今年春天,花箱内并未如去年一样种植品种多样、颜色艳丽的花卉,而是仅仅种植了单一品种的草状植物。尽管已经立夏,花箱内几寸长的小草仍然显得稀稀拉拉,仅有个别草叶能够勉强伸出花箱的边沿,有的草叶已经枯黄,耷拉在箱内。
花箱没花 垃圾杂物鸠占鹊巢
西打磨厂街是近年来前门地区颇受游客和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原本为了美化街巷环境而在胡同内设置的多处花箱,如今已残破不堪,有的甚至成了垃圾箱。
记者看到,多个摆放在胡同两侧的木质花箱破损严重,有的花箱中遍布枯黄的狗尾巴草,有的花箱底部铺满了垃圾。有游客见到扔满垃圾的花箱,误以为这是街头设置的垃圾桶,索性也将手中的垃圾直接丢在花箱里。为了避免花箱被路人误当成垃圾箱,一个花箱被附近居民摆上了手写纸牌,上面写着“不是扔垃圾的地方”。
记者还注意到,有的花箱已被另作他用。西打磨厂街一施工工地入口处的对开大铁门上,写有“施工场地门口禁止停车”的告示,两个空荡荡的花箱一左一右摆放在门前,俨然被当成了“阻车器”。
“五一”假期,记者在崇雍大街采访时发现,街边设置的组合式花箱内存在花木缺损的问题。板桥胡同与崇雍大街交叉口,两个长方形的石质花箱错落设置在路边,但仅在花箱角落孤零零生长着一棵绿植。沿崇雍大街向南,在几百米的距离内,记者发现了多处只剩下花土的空花箱。有的空花箱内扔着羊肉串、糖葫芦的竹签,有的满是烟头、纸屑。还有商家索性将竹签子插进花箱内,挂起了垃圾袋。
“我家小区附近路边有个石头花钵,去年10月路过的时候,里面只有一些枯草,今年连枯草都没了。”家住安华西里一区的张先生说。按照他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这个莲花造型的石质花钵。圆桌桌面大小的花钵内黄土裸露,一块树池中脱落的碎砖石被丢弃在空荡荡的花钵内。张先生说,花钵看起来挺美观的,“管理方为何不种上点花草,好好美化一下呢?”
放塑料花 市民吐槽不如不摆
多年来,在街头摆放或种植鲜花来美化环境已是常事,但与街头花箱大多种植鲜花的情况不同,记者在钱粮胡同看到,胡同西口摆放的两个花箱内插的是塑料花。
记者注意到,花箱内的塑料绿植似乎在布置上并无规律,也很久没有擦拭维护。有的假草叶上蒙着厚厚的尘土,有的假树叶上沾满污渍,有的假花只剩下光秃秃的花枝,有的枝条甚至已经从花箱中脱落,倒挂在花箱一侧。不仅如此,花箱内还扔着烟头、果壳、果皮、脏污纸巾等垃圾。
“这都什么年代了,街上还摆塑料花?还不如不摆。”当记者询问路人对于花箱内摆放塑料花的看法时,有市民称,其实完全可以种植一些养护容易又年年开花的本土植物,就算种上点常绿小灌木,看着也比插塑料花像样。
成功案例 居民就近承包养护
按照义务植树的相关规定,每一位适龄公民每年应植树3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等任务。但如今,由于大尺度地块已基本完成绿化,剩下的边角地主要适合专业队工程造林。在这种新形势下,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完成修订,从今年春天起,义务植树尽责的方式进行了拓展,认建认养花箱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以折算为义务植树。
“承包”花箱对于东四居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与钱粮胡同隔街相望的东四四条胡同内,一派花红柳绿的春日美景。在胡同中漫步,路边花箱内的海棠、月季、三角梅等各色花卉竞相开放。居民不仅种花,还种瓜菜。沿胡同摆放的一溜木质花箱内,小葱、茄子、辣椒等蔬菜苗长势喜人,引得路人频频驻足。多年来,在东四街道的倡导下,由胡同居民成立的志愿组织“花友会”早已远近闻名。街道免费发放花草、蔬菜种子,居民当起种花匠,胡同中的花箱、花钵、花池由附近居民承包,便于就近打理。一处处别致的花廊、花架和花箱微景观,让老胡同四季常绿、瓜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