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69期 >2025-04-29编印

开局良好、量质齐升、结构趋优,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运行一季度回顾、二季度展望(民生财政篇)
千年之城立潮头
刊发日期:2025-04-2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湾里”项目效果图

本报记者 赵鹏

在时光长河中,每一个季度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2025年首个季度,通州区开年伊始即交出亮眼答卷。全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波涛中破浪前行,于筑巢引凤、财政税收、民生福祉等多个维度,绘就一幅熠熠生辉的发展图景。

增量引育

点燃发展引擎

围绕企业入驻与产业发展,增量引育的加速推进正是通州区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2025年一季度,通州区已全面启动产业发展“三大工程”,这犹如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州区新修订出台的12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宛如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的精美蓝图,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持续健全的一体化招商新格局,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今年,通州区已新增重点在谈项目222个,113个重点企业成功落地,宛如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与此同时,通州区还新设经营主体6402户,新设量高居全市第四,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为通州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通州区还上线了“通通办”“副中心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出企业“服务包”十大行动。这些创新举措,如同为企业发展搭建的高速通道,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了便捷与优质服务。当前,这些“服务包”企业的新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均实现翻倍增长。这一显著成果,彰显了通州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

民生领域

绽放幸福之花

民生乃国之根本,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通州区始终将民生福祉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在2025年一季度,副中心民生领域喜讯连连,温暖如春。

为了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一片社会保障的蓝天,通州区精心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工作方案”,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新就业群体的心田。与此同时,一季度通州区还累计发布了近2万个就业岗位,恰似为求职者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梦想的大门。伴随着这些岗位的陆续落地,4570名城乡劳动力已成功就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通州区的大街小巷也因此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更是民生改善的有力见证。今年一季度,通州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670元,高于全市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通州区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精准实施。居民收入的增加,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殷实,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人们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提升生活品质,旅游、文化、商业等消费市场愈发活跃,幸福之花在通州区的各个角落争相绽放。

财税收入

铸就坚实根基

财政税收,恰似区域发展的强劲脉搏,跳动着经济繁荣的韵律。今年一季度,通州区财税收入量质齐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景象。

有效税源户总量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吸纳就业的根本,截至一季度末,通州区有效税源户总量位居前列。这些企业宛如副中心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以雄厚的实力和磅礴的气势,为通州区的财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一季度通州税收实现大幅增长,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通州区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的生动彰显。让通州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步伐愈发稳健,根基愈发坚实。

记者手记

春潮激荡千帆竞 奋楫扬帆启新程

春潮涌动处,风好正扬帆。回首2025年的第一个季度,通州区抓谋划抓服务抓攻坚抓作风,在产业引育、财税增长、民生改善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交上了一份彰显担当、提振信心的亮眼答卷。

看产业引育,如春风化雨催生万象更新。观财税增长,似厚积薄发铸就强区之基。察民生温度,若润物无声滋养万家灯火。运河水长,奔涌着千年文脉的厚重积淀;副中心兴,承载着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从一季度的数据坐标中抬眼望去,当“三大工程”的蓝图渐次铺展,当“服务包”的温暖持续传递,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在产业集聚的浪潮中澎湃起更强劲的动能,在民生幸福的长卷中书写出更动人的篇章。

结构优化、量质齐升,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通州区砥砺奋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步伐。这一项项成绩,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当运河水奔涌向前,通州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民生改善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更多令人惊叹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