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如同上周末夺冠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所迈出的稳健步伐和奋进之姿,今年首季北京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趋好,全力起跑拼出“开门红”。
不同视角的指标显露微观的变化:商品房销售面积由去年全年下降1.2%转为同比增长6.2%,消费市场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场大型活动,BioPark一栋楼里聚着6家国际医药巨头……
既起步有力,又后劲十足。迈入二季度,北京将以需求提振、改革攻坚、产业升级、引强育新、民生改善、能力建设六大专项行动,稳住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优势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上演
朝阳酒仙桥,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每一秒可计算百亿亿次,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电脑一起工作。
通州北关,北京绿色交易所成交首批新核证自愿减排量139万吨,成交额约1.1亿元。
南北两座地标,是北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双标杆”的见证。一季度,在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备案大模型128个、全国领先,累计有59家企业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224家企业通过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启动建设,本市首座生物质绿氢中心开工,全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达到18%。
点滴汇聚,一条曲线一路上扬。一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比去年、比全国都高。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6.1%和10.4%。
增长曲线需要多方支撑。北京在一季度出台了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等40余项市级政策,8只政府投资基金联合24家银行开展投贷联动。
起步有力,后续加力,产业发展在新一季将获更多助力:本市将构建500亿元规模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落地与能力提升,加快集聚机器人领军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目光聚焦人工智能这一重点产业。在AI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时刻,北京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社会事业深度融合。政府各部门将积极推动开放数据、场景,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在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应用,有序推进大模型在高频政务场景接入部署。
更广阔的视野里,京津冀正跨区域强链延链补链。本市将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各区域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平台,推动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向京津雄重点园区延伸覆盖,推动新能源汽车、氢能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贯通。
文商旅体联动激发新动能: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出台
消费领域的一组数据值得探究:一季度,服务性消费额增长4.7%,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5.8%,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区别实物消费,涵盖文化、旅游等的服务消费是这几年的增长点。“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市民追求更高品质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家政等生活消费也存在大量需求,带动着服务消费的增长。”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王育玲说。
这背后,是文商旅体娱的“消费组合”愈加明显。
五棵松但凡有演唱会,旁边华熙live的热门餐厅就会一“号”难求;
工业旅游、中轴线游学、十大花海等一批旅游线路上新,满足细分赛道的“驴友”;
3月25日,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正式突破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网红”;
今年一季度北京举办大型活动158场,既有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首展,又有短道速滑世锦赛时隔20年回归北京;
入境游持续火热,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89.1万人次,同比增长61.3%。
不能回避的是,北京文商旅体娱消费潜力仍待挖掘,优质服务性消费供给还存缺口。二季度的六大专项行动之首就是“需求提振”。
春暖花开,一批赛事活动将陆续“抵达”北京——
花卉观赏期,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国际花园节、平谷桃花节等系列活动将上演融合文创、餐饮、国潮、花艺等的“赏花经济”;
“五一”小长假将至,超级草莓音乐节等多项文娱活动已经提前吸“粉”无数;
“漫步北京”“游北京·看中国”等过境免签旅游产品,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北京站)、环北京公路自行车赛、世界女子排球联赛等高品质赛事,持续放大北京引力。
扩大内需工具箱里还会有良策。二季度,北京将出台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消费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打好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科技创新担当“关键变量”:
海淀亦庄将建保障型青年公寓
19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中发布,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揭晓,促成签约金额810亿元、比去年增长20%……春天提前亮相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是创新团队寻找投资与合作的窗口。
距离中关村几十公里外,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吸引全球目光——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通过验收,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出光、带光联调。
几乎同一时间,美敦力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中心、辉瑞北京研发中心相继在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传来新进展。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的“三城一区”只有北京不到6%的土地,却贡献着约四成全市经济总量,展现出蓬勃无穷的创新活力。
新一季,北京将以“引强”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以“育新”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科技创新攻关成果转化需要落地平台,海淀、昌平、房山3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承载区即将启动建设,中关村各分园都将组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创新需要人才的汇聚,北京将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率先在海淀、经开区开展保障型青年公寓建设试点,为符合条件的年轻人才提供价格优惠的青年公寓,让青年人才敢试敢干。
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贸易往来秩序和跨国投资信心。外部冲击对经济运行影响不确定性增大,更需要政策和服务持续加力、更加给力。本市将服务企业应对关税挑战,跟踪分析美加征关税政策对进出口企业影响,制定针对性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展望二季度和全年,政策“组合拳”将持续加力、更加给力。王育玲说,本市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向发力,提振消费、促进投资互促互进,稳住存量、引育增量统筹推动,改善民生、安全发展协同保障,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以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