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福娟
在玉桥街道职康站,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特殊儿童撑起了一片天。她就是翁志清,2024年度“通州榜样”提名奖获得者,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从国企员工到特殊教育老师
翁志清1972年出生,退休前任职于东方化工厂。2014年7月1日,经朋友介绍,她进入了玉桥街道职康站,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第一次来到职康站,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翁志清回忆道,“干净整洁的小院和穿戴整齐、满脸笑容的孩子们,让我打破了对特殊群体的刻板印象。”从此,她开启了与这群特殊儿童相伴的十年时光。
每天早上九点,翁志清都会早早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她的“孩子们”。小霏是个自闭症患者,刚到站里时,排斥他人,与老师、同学零交流,上课时也总把脸埋进臂弯,情绪不稳定,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翁志清为了拉近和小霏的距离,每天坚持和她打招呼、聊天。起初小霏视而不见,呆望不语,但翁志清从不厌烦。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小霏终于慢慢敞开了紧闭的心门,开始和老师同学们有了简单的互动,对翁老师更是无比信任,妈妈不在的时候,她总喜欢拉着翁老师的手。
翁志清发现小霏喜欢音乐,便找来旋律优美的歌曲陪她听,教她复述歌曲名字,还把歌曲名字编成微故事讲给小霏听。慢慢地,小霏似乎听懂了,边重复边微笑,高兴时还会拉起翁志清即兴跳舞。如今的小霏,已经能够经常与大家一起交流,改掉了不少坏毛病。对于小霏来说,翁老师就是她小世界里的一束光。
因材施教让患儿重建自信
“小楠回来了。”“翁老师,我能抱抱您吗?”这是小楠出院回到职康站见到翁老师的第一句话。小楠患有精神疾病,初到职康站时,整天沉默寡言、垂头丧气。翁志清在与小楠父亲交流时,了解到小楠喜欢读书、唱歌和运动。为了帮小楠重建自信,翁老师经常在课上安排他读书读报,鼓励他参加唱歌和手鼓训练,多次带领他走上街道、区舞台展示自己,还陪他去参加运动会,小楠也取得了多项好成绩。
2019年,小楠因病住院,在外地住院期间天天念叨着职康站,“我什么时候能回职康站,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小楠爸爸只好向翁志清求助。翁志清轻声安慰:“您跟小楠说,让他乖乖听爸爸和医生的话,不管小楠多久能回来,翁老师每天都会在职康站里等着小楠!”小楠出院回到职康站后,紧紧抱住翁老师,一句“谢谢您”,饱含着他对翁老师深深的感激。如今的小楠,变得阳光自信,更懂得了感恩。
与特殊儿童互为彼此的阳光
职康站的教室里,有着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特殊学员。从国企到特殊教育课堂,翁志清完成了职业转型,更实现了生命价值的再启蒙。她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独一无二的种子,用心观察他们的特点,用爱和不同的“养料”去浇灌。
2020年8月,翁志清被确诊乳腺癌,化疗药物的折磨让她痛苦不堪,但当她看到窗外学员们的笑脸时,不禁泣不成声。“孩子们仿佛知道翁老师生病了,都很乖,不吵不闹。”职康站的同事和学员们的问候与鼓励,给了翁志清战胜病魔的勇气。不久后,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又回到了讲台上。经过这次生死考验,翁老师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也更加疼惜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以后,我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康复。”
十年光阴,翁志清用爱与坚守,点亮了二十个特殊孩子的世界。她是孩子们心中永不熄灭的光,是他们远在千里也会惦记的人。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翁志清说,她将继续前行,用爱与温暖,为更多特殊儿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