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柴福娟)“大妈,我来看您了,最近生活上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吗?”
“谢谢左书记,最近挺好的,就是饭点做饭的时候,水流总是不够大,看着那小水流,真是让人干着急。”
“行,我们这就去看看怎么回事……”
在漷县镇每周三常态化下村这一天,作为前尖平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左静伟与往常一样,来到村内一家低保户家庭上门问需。得知村民在用水高峰期水压不足、水流太小的情况后,他又来到几户村民家中询问,同样得到这一反馈,于是,他立即与村“两委”制定了保障供水方案,迅速组织人员,调配所需工具及设备,利用晚间村民休息时间更换水泵。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水泵更换完成,及时解决了村民的困扰。
“坐在办公室全是问题,走进田间都是办法。”左静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自驻村以来,左静伟常常主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还定期组织与党员、村民代表座谈,通过全面调研,他对全村生产生活情况、民生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针对村民关切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就这样,损坏的路灯被及时更换,夜晚的村庄道路重新明亮起来;破损的道路进行了防汛改造,雨水不再存积;为了让村里的办公更加便利,他更是积极争取社会力量赠送复印机……
无规矩不成方圆。左静伟深知,制度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他与村“两委”一起,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前尖平村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提升接诉即办工作的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这些制度的支撑下,前尖平村的各项事务逐渐变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村民们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规范,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村庄整体风貌得到了显著提升;接诉即办工作的改进和规范,更是让村民们的诉求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了,左静伟又开始思考村庄经济的问题。“自从来到前尖平村,通过调研走访了解,感受最深的是,村民淳朴,班子团结,但集体经济薄弱。”左静伟说。在探索强村富民道路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于是,他积极与军屯、大香仪、高庄等村第一书记沟通交流,共同组建了“漷县镇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在军屯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他获取了百合种苗并在村内种植推广,拓宽了村民致富新路径。
2024年8月,在市、区、镇三级大力支持下,前尖平村重兴寺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现已完成主体结构修缮与寺顶覆瓦。在全程跟进的过程中,左静伟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不断深入挖掘村庄与重兴寺的历史沿革,融合运河文化,希望以此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庄品牌。同时,他还与漷县镇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组的成员一起,将重兴寺与大香仪采摘园、高庄大集、军屯村科技小院等资源有机结合,多方发力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驻村期间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村里留下什么。”左静伟说道。谈及之后的工作,他表示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深化村庄治理,推动产业发展,让前尖平村成为真正的美丽乡村,让村民们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