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148期 >2025-03-31编印

副中心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
刊发日期:2025-03-3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池阳)刚刚过去的周末,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的第三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论坛邀请了全国临床、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和管理等领域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进行了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发布活动,并举行了北京大学与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医联体签约仪式。

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石家庄市高邑县医院、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邯郸市成安县人民医院等102家河北省县级医院完成了医联体签约发布仪式。

“此次签约后,我们将从上下转诊、检验结果互认、异地挂号、开通绿色通道等方面提升签约医院医疗服务品质。同时,以通州院区为支点,辐射京津冀地区,定期接收医生培训学习,并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介绍,北大人民医院将通过医联体合作,向河北省百家县级医院输血造血,促进京冀两地医院交流。同时,医院也将继续加强与觅子店、永乐店、牛堡屯等通州区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们在副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共有上下转诊患者近2万人次,做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

自2023年首届大运河医疗论坛举办以来,该论坛持续为副中心医疗产业发展提供助力,成立了副中心首个医产协同创新基地,立足副中心推动医药技术新质生产力。作为医疗“国家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平台,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

论坛上,通州区发布了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政策。

政策涵盖医药产业架构、医产协同、医药健康产业等发展方向。其中,近期正式印发的《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在2024年相关政策上迭代升级,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医产协同发展需求提出25条措施,从产业创新能力、创新产品研发、企业跃迁发展、专业资质认证、医产协同赋能、交叉融合发展、专业服务支撑、关键要素集聚等8个方面精准发力,对医药健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医药产品研发注册、医智融合创新场景、医工融合与医工交叉项目等医药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