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鹏)近日,根据著名作家徐则臣代表作、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在央视等平台播出。3月16日,“大运河畔话《北上》——从纸上文字到荧屏故事”活动将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文化交流区智和厅与读者见面。首都图书馆邀请徐则臣与《北上》剧组演员与读者分享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一条大河自钱塘江开始汹涌,逆流而动,上行、下行,又上行、下行,如此反复,岁月浩荡,大水汤汤,终于贯穿了一个古老的帝国。”京杭大运河作为横跨中国南北,纵横两千五百年悠悠岁月的大动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无数家族的血脉与命运,也记录着一代代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与人生百态。
千百年来,无数故事在大运河沿岸发生。《北上》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公元1901年,为了寻找失踪的弟弟,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走访,并先后召集起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该剧由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白鹿、欧豪领衔主演,讲述了生活在京杭大运河沿岸洪淮市花街小院里几户人家的家庭往事,以及一群少年从花街出发,相知相伴、共同成长,沿运河一路北上,在北京奋斗打拼的故事。3月3日,该剧已在央视等多平台播出。
京杭大运河勾连着剧中人物角色的命运,也铸造了《北上》原著与电视剧的精神基础。3月16日,徐则臣将与姚晓峰、剧组演员一起做客北京城市图书馆,于运河之畔,共话文艺创作与运河文化。深入探讨《北上》改编背后的故事,感受运河文化在小说与电视剧中的不同呈现。
首都图书馆方面介绍,在大运河畔,一同聆听《北上》的故事,感受运河文化的时代脉动,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从历史到当下,引人思考运河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读者可登录首都图书馆公众号,识别相关二维码预约参与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