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策划:陈冬菊 金 可
九五团队:池 阳 王倚剑 李若晨 谢佳航
创意设计:王 晴
责任编辑:陈节松
人物摄影:唐 建
被访问者:赵增权
访问记者:池阳
通州榜样感动通州的故事
赵增权,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热衷公益事业,已先后8次无偿献血,献血量达3200毫升。2022年11月12日,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中华骨髓库在库志愿者。2024年,得知一位血液病患者与自己初步配型成功后,他毫不犹豫捐献39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素不相识的人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池阳(本报记者):赵哥,我发现您8次无偿献血,足迹涉及哈尔滨、甘肃、杭州,这是怎么回事?
赵增权(通州榜样):嗨,从2005年入职蒙牛,今年已经是第20年,其间虽然岗位变动过,但出差总是免不了的。最近两年,我更是每年出门六七趟,一年里得有两个多月在外度过。自然地,我在全国好多地方献过血。
我是哈尔滨人,第一次献血时我还在上大学,在校园里看到了宣传材料,想着出一份力就去献了。到现在,我在哈尔滨、甘肃、杭州还有北京都献过血。有一次我记得是2023年7月在杭州,那时我正在从住处坐车去当地工厂,在等车的间隙,我恰好看到路边有献血点,就进去献了400毫升。
我的8次献血中有好几次都是这种情况,在甘肃临夏那次是在出差期间的休息日,我去周边旅游,看到献血点后就去了。后来在哈尔滨出差期间,我也在酒店附近献了一次。其实我献血并不算太频繁,身边的许多同事在次数上要比我还多,我只是无数献血者中的一员。要说区别,可能就是我把献血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不需要去做什么心理建设,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不管在哪里,就会去献一次。
池阳(本报记者):去年您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怎么回事?
赵增权(通州榜样):这事还要追溯到2022年。
年初,我听咱们通州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宜,特别感兴趣。回来后,自己又找了些相关材料做“功课”,越是了解,我越想参与。到了6月,我专门去了一趟血站,报名留取了8毫升的血样。
您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需要双方匹配,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留下的样本多久才会用得上,但我记得当时特别高兴,算是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愿望。
2024年4月17日,是一个周三,我正上班,突然接到了红十字事务中心的电话,告诉我,我的血样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问我同不同意捐献,如果同意的话就可以进一步做匹配检查。我立刻就同意了,人家红十字事务中心还需要家属也同意。刚好我和爱人就在同一栋楼里办公,我立刻就把相关文件打印了出来去找她签字,我爱人也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整个过程也就20多分钟,红十字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惊讶,佩服我和我爱人的豁达。
一周之后,我就去了定点医院做高分辨率配型和体检,我是带着行李箱去的,因为做完体检就立刻要出差。5月,红十字会通知我顺利通过,可以进行下一步捐献。5月底,我就住进医院开始注射动员针。
6月3日,注射完成五针动员剂,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很多人不了解,对采集有些心理负担,但其实还好,就是必须要保持双手放直的姿势,躺在那里不能动,一直躺了330分钟,也就是五个半小时。开始一两个小时的时候,胳膊还是麻的,后面就又冷又酸。不过采集很顺利,我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给急需的那个陌生人带去治愈的希望,这些都是值得的。
池阳(本报记者):您为什么乐此不疲?是“上瘾”了吗?
赵增权(通州榜样):做公益是上瘾的。我之前参加过好几次对贫困员工、孤寡老人等群体的探望慰问活动,也通过车友会之类的渠道去做过类似的慰问和捐款。这些事在我看来和献血是一样的,都是去帮助别人。在我慰问过的人中,有和患病父亲相依为命的孩子,有无人照顾的老人,我没法一下子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但至少可以通过一次活动给予他们一点切实的帮助。
帮助可能有大有小,但我不会因为提供给别人的帮助少就不去做,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拿无偿献血来举例,除了少数情况,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血液为谁而献,可并不妨碍我们去献血,因为当大家都去做这些看起来带来不了什么影响的“小事”时,汇集起来的力量才可能去改变很多事情,社会风气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
池阳(本报记者):献出了宝贵的血,收获了什么?值得吗?
赵增权(通州榜样):对工作和生活是值得的。工作时要讲原则,得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工作中要有奉献的准备,展现自己的担当和责任。
在生活里,我比较喜欢和人接触,通过献血,我参加过几次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从中还认识了不少朋友。在我把血液献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池阳(本报记者):我觉得,在您背后,您父母、爱人和孩子都很伟大。
赵增权(通州榜样):我爱人和我说过她的担心,不过我们早就谈过这个问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为了挽救人的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的生活。在我住院期间,她也陪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我很感谢她,不管是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是之前的献血,她都非常支持我、照顾我,如果没有她在家照顾好了老人和孩子,我可能会有更多顾虑。
我的孩子才11岁,他对这件事还没有太多概念,他虽然不太清楚爸爸去做什么了,却很支持我去帮助别人。我想,等将来孩子长大了,如果他也想做同样的事,只要他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也会支持。
池阳(本报记者):这么多年以来单位是不是很支持您?
赵增权(通州榜样):我们单位对我的行动表示全力支持,同事和领导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帮我“开绿灯”。
捐献后,领导还特意来看望,跟我说不用着急上班,休息到完全恢复再说。我很感激单位的支持,感觉很踏实。单位对献血等公益行动向来很支持,之前我也曾经组织过同事进行无偿献血,大家都特别热情,可能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留了血样,随时准备做捐献。
我认为无偿献血对于个人来说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小事”,还是那句话,我认识的人里次数和献血量比我多的有很多,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有多特殊,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我相信其他人碰到这种情况,只要条件允许,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别人,用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我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2024年度“通州榜样”荣誉称号获得者
胡彦固 小米汽车工厂冲压车间主任
包佳寅 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营销管理部总经理
韩 娜 通州区沐泽社会工作事务所创始人、党支部书记、总干事
刘春双 通州区张家湾镇张湾村妇联主席
常 昊 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奥运冠军
焦 洁 北京妙言律师事务所主任
秦春增 通州区财政局农业农村科一级主任科员
赵增权 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夏建立 北京大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员工
谭崇庆 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居民
2024年度“通州榜样”提名奖获得者
袁志永 北京永通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 跃 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南里社区居民
关胜利 退休教师、通州区新华街道河畔雅园社区党支部党员
李 悦 交通银行北京通州分行对公客户经理
松玉红 北京市通州区手递手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
贾冠楠 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管、通州蓝天救援队队员
白香阁 通州区文景街道辖区志愿者
郭晓峰 北京谱辩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红妹 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殷丽莉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高级经济师
常善强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经理、工程师
陈 博 通州区水务局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通州区永乐店镇水务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刘 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主任
李腾飞 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商业大队副队长
石靖楠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管理部主任
翁志清 通州区玉桥街道职康站老师
冯颖静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
江乐阳 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 旭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兼普儿科主任
聂建华 通州区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