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出台,将助力副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赵鹏
通州区经信局《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昨日正式发布。该细则旨在落实推动城市副中心“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三大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构建未来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格局,支撑副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与未来产业
据了解,该细则支持对象包括从事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电子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绿色都市等先进制造产业领域,以及聚焦先进制造领域攻关的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创新联合体、社会组织、产业服务机构等。
其支持方向为符合国家、北京市、通州区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求,聚焦先进制造产业工程化、试验验证、示范应用推广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未来产业创新突破、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向,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保障经济增长和投资促进等。
支持方式包括对符合认定标准的项目实施主体给予补助、贷款贴息、创新券等,具体可视项目实施周期分年度安排资金支持。
更新升级项目可获支持2000万元
在支持产业能级提升方面,细则支持并购重组产业化。鼓励企业落实国家相关战略部署和北京市重点任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合规开展并购重组,助推产业化能力提升。对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市级支持资金最高给予1∶1配套支持,单个项目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累计最高支持5000万元。
支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鼓励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等产业化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核定总投资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累计最高支持2000万元。
小试中试验证项目最高支持千万
在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细则支持强化小试、中试能力。鼓励企业前瞻部署新兴产业赛道,实施制造业小试中试能力提升工程。对开展的产品小试中试验证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核定总投资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连续支持不超过3年,累计最高支持1000万元。
支持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对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荣誉称号的创新主体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获得市级产业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北京市级荣誉称号的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荣誉称号的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晋级享受差额支持。
支持育新基地创建。鼓励面向未来产业方向创建主导产业聚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专业、优势特色突出的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引导各类产业资源要素聚集,吸引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及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认定,对符合条件的育新基地按年度建设成果给予支持,单个主体连续支持不超过三年。其中,市级育新基地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区级育新基地累计最高支持300万元。
获国家级等称号最高支持500万元
此次细则支持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旅游”“工业+教育”“工业+设计”融合的新兴模式。推进制造业企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构建产业生态,加强品牌创建与培育。对具有示范意义的主体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于获得国家级、市级认定的工业设计中心或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等荣誉称号的主体单位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为了支持产业生态建设,细则支持举办产业活动。鼓励发挥企业影响力,组织举办高质量产业大会、大赛、展会等产业活动。对于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等相关出资单位,按照不超过活动实际发生金额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助力公共服务,细则鼓励中小微企业购买数字化、财税管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与咨询、审计服务、资质认证等服务,给予中小企业创新券补贴。单笔补贴金额不超过合同总金额的30%,单个企业年度补贴金额不超过5万元。
据了解,该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