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榜样感动通州的故事
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居民谭崇庆践行承诺,义务照顾“发小”和“发小”母亲近15年。
40年前,小伙伴“包子”因病做了膀胱尿道造瘘术,后一直未婚,近年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包子”卧床不起。面对发小病痛困顿,谭崇庆上门慰问并留下一句话:“别着急,有我呢。”
为一句承诺,谭崇庆自2010年起开始照顾“包子”和其母亲生活起居,为他们母子准备饭菜,每周陪伴送医就诊,鼓励伙伴积极面对病情、重拾生活信心,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友情与善良,演绎人间真情。
池 阳(本报记者):一句看似普通,实则沉重的承诺是什么时候立下的?
谭崇庆(通州榜样):这要从15年前说起了。
我今年67了,和“包子”是发小儿,交情很深。2010年,我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开着残摩,拉着一位老太太,车上还放着一副拐杖,就多看了一眼,竟然发现:“哎呀!这不是‘包子’吗!”没想到这竟是我发小儿,又高兴又惊讶,赶紧上去跟他打招呼。他也特别意外,我俩聊了一会儿,看到他们娘俩身体都不好,我就问有没有要帮忙的。他说:“你要有时间,哪天帮我搬一下东西吧,我们腿脚都不方便。”
太没问题了!我一看他家环境,心里一惊。我仔细问了问情况,了解到他们生活很不容易。40多年前,“包子”在一次事故中严重受伤,一度瘫痪在床,是他母亲一直坚持求医治疗,才让他恢复了部分行动能力。他一直没有结婚,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看到他的小腿已经萎缩,不足小臂粗,老妈妈走路也需要拄拐……哎,我心里特别难过,就问我还能帮什么。他说要是不嫌麻烦,希望有空能帮他带点饭来,他们娘儿俩平时不方便做饭,吃饭都是凑合。
我说:“行啊,你别着急,有我呢!”
从那时候开始,这个忙我一直帮了15年,从我52岁帮到67岁,未来还会继续帮下去。之前在百货公司上班的时候,我一周去一次,现在我退休了,时间更充裕了,我一有空就去看看。
池 阳(本报记者):您做饭手艺怎么样?有拿手菜吗?哈哈……
谭崇庆(通州榜样):我平时就爱做菜,自己还能做点糖卷果特色小吃。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给他们做饭,一开始我把饭菜都装在饭盒和保温瓶里,他们娘俩吃得可高兴了。但我想着,保温瓶再保温,还是刚出锅的最香,我就问老太太有什么想吃的没有。老妈妈说想吃饺子,我说好啊,我包的饺子味儿可不错。
说干就干,我带了饺子馅到他们家现包,我发小一顿吃了40多个!我既高兴,又有点难过。他们爱吃我做的饺子,我高兴,可这也能看出来,他们之前吃饭确实不顺嘴,饭吃得不好,不管心情还是身体都受影响,容易消极。所以自那之后,我就更常去了,带饭是一方面,另外,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也帮忙打扫打扫屋子。我想生活环境好了,他们的心里也能痛快些。
日积月累下来,周围人对他家的关注也提升了。起先,我去送饭,他们小区的保安、邻居还奇怪,我就和大伙儿解释。后来,我周周去,他们小区很多邻居都认识我了,也知道了他家的情况,都开始主动帮忙。
池 阳(本报记者):这15年中断过这份特殊的约定吗?
谭崇庆(通州榜样):“包子”每周都要到潞河医院做治疗,我最开始碰到他时,他正和母亲从医院回来。后来,他母亲的身体不太好,我说我陪着去吧,打那儿起,我每周都陪他去医院。
从他们家到医院,路不算太远,就怕赶上坏天气。今年冬天通州没怎么下雪,可之前我们遇到过几次大雪,不仅路不好走,雪花落到挡风玻璃上,开一段路就什么都看不清了。我们只能走走停停,往前一段,我下车去把挡风镜上的雪掸掉,然后再往前开一段。赶上大雨也是这样,往返医院要花更长时间。
记得有一回他的车坏在离医院不远的地方,那会儿正是6月,天儿特热,我就下车,从后面推着残疾车去修车点,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可这车对他太重要了,是他出门唯一的工具,多坏一天都受很大影响。
遇到坏天气,出行不方便是肯定的,但我要是因为天气不好就不去,他该怎么办呢?所以无论刮风下雪,我都会去找他,这也是我们的约定,从未中断。
池 阳(本报记者):不知道有没有人误解过您?我也想知道,您图什么呢?
谭崇庆(通州榜样):那是2020年1月,他意外摔伤,我接到电话的时候,人已经送到医院了。当时他母亲卧病在床,就找我,我立刻就赶过去了。到了医院,医生说得做好几项检查,可能还得动手术,都需要家属签字。我说我来签,医生问我是家属吗?我说我是他街坊,医生说街坊签字不行。我赶紧解释他家的情况,告诉大夫:这个字得我来签,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就是他的家人。
后来,医生被我感动,顺利进行了治疗。之后我总是带他去医院,医生和护士都认识了,包括医院的保安,都会过来帮忙。有人问我,您二位到底什么关系啊?我说:我们是朋友,当初他请我帮忙,我答应了,答应了我就得做到!大家听了对我直挑大拇指。
2024年,他母亲去世了。我跟“包子”说:“我就是你的亲人!”我怕他一个人寂寞,一有时间就去和他聊天解闷。我就劝他,别一个人在屋子里待着,多出去走走,和别人说说话。周围街坊也知道他的情况,都会和他聊上两句。
池 阳(本报记者):我看您岁数也不小了,身体怎么样?有什 么需要帮忙的吗?
谭崇庆(通州榜样):我的身体还行,没什么大毛病。从我家到他家,骑车要十多分钟,走路差不多半小时,之前他骨折的时候,我去他家,都是先把轮椅搬到车上,再扶他下楼,也不觉得有多累。
当然现在也得服老,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我的腿做过半月板手术,走路不像以前那么利落了,再就是尿酸高,有时候犯痛风。一年多前犯过,在沙发上疼得起不来。可那天正好是他去医院的日子,我要是起不来,就没人陪他去了。我就忍着从沙发上爬起来。脚沾地就疼,我就多踩几下,让自己适应,之后慢慢扶着楼梯下楼。后来到了医院就让医生数落了,让我必须注意。话又说回来,我发小那么多年的病痛都经受住了,和他比,我这算不了什么。
不过我现在也很注意身体,自己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去帮他不是?
池 阳(本报记者):这15年真不容易,您家里人支持您吗?
谭崇庆(通州榜样):我的老伴和女儿都很支持我这么做,有时候我女儿还会提醒我,您该去了吧?我家里人都说我是在做好事,在做对的事,他们鼓励我去做,也支持我去做。包括我的邻居,还有周围认识的街坊,他们都会给我鼓励,也会给我提供帮助,“好人”不止我一个。
另外就是心态,如果我老是去和别人比,患得患失的,可能就会算计自己每天值不值得。但我不喜欢这么比,我就和昨天的自己比,和过去的自己比。和昨天相比,今天的我做了更多让自己充实的事,这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街道、社区、医院的帮助。我知道,当我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来帮助我。
其实,我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有人向我求助,我去帮了他,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通过我尽己所能,有人能在生活上有所改善,能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这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