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综合总第1110期 >2025-02-06编印

开心麻花携手北投希尔顿酒店打造沉浸式剧场
副中心首家“酒店+戏剧”演艺新空间元宵节启幕
刊发日期:2025-02-0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

副中心演艺资源不断落地,台湖演艺小镇稳步发展。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池阳

记者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2025年2月12日,开心麻花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国际品牌酒店内打造的演艺新空间——通州北投希尔顿沉浸式剧场将在副中心正式启幕。

据了解,这是开心麻花第一次将酒店与戏剧元素融合,具有重要的跨界合作示范意义。

戏剧+酒店跨界融合

开心麻花通州北投希尔顿沉浸式剧场坐落于北京通州北投希尔顿酒店的一层。踏入酒店大堂,剧场的入口便映入眼帘。推开门扉,立即步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沉浸式空间。剧场内部装潢独具匠心,配备了先进的灯光、音响以及LED等专业设备,300平方米的全新演艺空间,能够容纳160至200名观众。

剧场中灯光与布景的完美结合,为沉浸式剧目、新喜剧、脱口秀等多样化的演出提供了理想场所。这里可以进行沉浸式戏剧演出,也可以举办品牌发布会、企业年会、庆典活动等。观众席的每个座位都能根据剧目的特点调整观赏角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与演员们一同感受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座位布局也可根据活动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定制化的服务体验。配套希尔顿酒店提供的顶级服务设施,以及焕然一新的生活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让人们尽情享受酒店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据悉,剧场首轮驻演剧目为通州观众带来的是开心麻花沉浸式带餐喜剧《偷心晚宴》,一场令人捧腹的豪门盛宴即将拉开序幕,观众们可以化身为民国时期的商界名流和各界精英一同赴宴,吃、玩、演、笑,享受一场新颖有趣的沉浸式喜剧解压新体验。元宵佳节到来时,前“敖府”管家李治良亲临现场,明星场首演震撼登场。演出现已经开票,登录开心麻花小程序、大麦、猫眼即可购票。

演艺行业生机勃发

此次的跨界合作并非巧合,自2023年通州创新推出“运河有戏”区域性文化演艺品牌以来,通州区一直“用心”将“开心”带到副中心,让温暖与笑意萦绕着运河水流淌进通州的千家万户。其中,“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在两届“运河有戏”演出季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年来,开心麻花作为‘喜剧生活节’的承办单位,积极参与副中心文化品牌打造,在与通州的深度合作中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开心麻花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开心麻花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深耕发展,并开启了深耕计划,将以常态化的驻场演出和“喜剧生活节”的举办进一步丰富通州的文化娱乐市场。

同时,开心麻花还会联手北投集团及希尔顿酒店,以演艺新空间的打造和运营带动区域演艺产业发展和新型消费场景打造,并立足台湖注册成立演出公司,进驻双益发园区,以原创孵化吸引演艺人才的聚集和助力青年创作力量的成长。

开心麻花的“生根发芽”是通州区蓬勃发展的缩影,现在的副中心,正从剧场群建设、打造区域演艺品牌、完善政策体系三方面持续推进演艺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通州区积极打造“北京艺术中心+台湖演艺小镇”剧场集聚高地,充分发挥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龙头带动作用,抓住北京交响乐团入驻、Livehouse音宇宙项目开业运营、北投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园焕新启幕等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台湖演艺小镇建设,演艺空间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副中心日渐增多。

以台湖片区为例,通过落实演艺空间审批改革政策,引导市场投入,努力推动更多老旧厂房、文化产业园区、公园绿地改造建设演艺新空间等方式,更多国有及市场化演艺资源正在被空间建设吸引,落地副中心。

除了空间建设势头迅猛,通州区还打破了传统剧场模式,发展出具有特色的演艺新空间。目前,副中心正在现有6家演艺新空间的基础上,加快认定北京交响乐团排练厅、万象汇地下空间等演艺新空间,推动开心麻花通州北投希尔顿沉浸式剧场顺利开业演出,结合公园活化利用,推出林地剧场、音乐公园等更多演艺场景。

“通州区正在加快文旅区剧场群建设,稳步落地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六大文旅项目。”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副中心正持续推进“湾里”艺术生活小镇和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建设,在文旅区主题公园、消费综合体和大型场馆内部积极引进剧场业态,以演艺产业集聚促进文旅区建设。“我们也在进一步深化相关政策,支持各文化产业园区内适宜空间改造,预计新建营业性演出场所9家。”

“运河有戏”看通州

2025年,已经举办了两届的“运河有戏”演出季将再度开展,举办“喜剧生活节”系列主题活动,推出青春剧目、脱口秀、即兴快闪等新颖表演,优化整合联盟资源,孵化打造一批具有副中心特色的精品剧目。

据了解,在2025年“运河有戏”演出联盟项目孵化计划中,共发布了19家机构申报的52个孵化项目,其中有9部作品以运河文化、河畔生活为创作背景及内容主题,采用传统故事、现代讲述的表现形式,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运用全息投影、互动感应等技术,给观众带来个性化的观看体验。落地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天地运河情》《鹤之爱》等15个剧目项目。进一步深化实施深改政策,汇聚多方资源,探索北京物资学院运河剧场营业性演出实施路径,深度盘活利用高校演艺资源。同时,通州区还将与北京艺术中心深化合作,创新实施“小乐迷”培养计划,加强与区内高校资源对接,积极培育青年交响乐团、美育教育基地等艺术普及项目,为副中心演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副中心已出台了《通州区推进“运河有戏”工作方案(20条)》《通州区营业性演出场所审批实施意见(试行)》《台湖演艺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演艺相关政策,针对演艺发展规划、优化审批等提出了具体办法措施。下一步,通州区还将发布实施《北京市通州区演艺新空间评审认定及扶持办法(试行)》,鼓励培育演艺新空间、新业态,推进剧场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