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佳航
春节临近,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各类重点点位进行不间断检查。记者 谢佳航/摄
“越是临近春节,我们越要绷紧“安全弦”,严把岁末年初“安全关”!”春节来临之际,城市副中心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在大街小巷,驻足于各个摊位店铺,规范市场秩序、检查食品安全、排查安全隐患……用严谨的态度和辛勤的付出坚守在市场监管一线,确保副中心市民度过一个欢乐、安全、祥和的新春佳节。
确保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新鲜的肉类、鲜嫩的蔬菜、香甜的水果……位于玉桥中路的物美超市内,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不少市民前来采购年货用品。
记者跟随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了肉类食品销售区。一到摊位处,执法人员就立刻变成了“细节控”,向工作人员索要了近期超市所有肉类的票据,对照进货台账逐一查看进货来源和进货数量,查验供货方资质及肉类的检验检疫证明,确保销售的肉类来源可追溯。
在专门销售冷冻食品的冷柜前,执法人员拿出测温设备对冷柜中不同点位的温度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冷柜温度符合食品储存环境条件。“随着机器的运行,冷藏、冷冻柜中的表面温度上下浮动变化是正常现象。但一定要注意时刻保持冷柜中的温度不能超过食品储存的最高温度值。”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副科长王怡然不断叮嘱超市负责人。
据王怡然介绍,每逢重大节假日,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都要安排充足的执法力量,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点位进行不间断检查。“今年的春节也不例外,每天我们都有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王怡然说,针对春节期间的消费特点,确定了肉类产品、水产品、食用油、乳制品、调味品、水果等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作为检查重点。一旦发现或接到销售不合格食品行为的线索,将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严格确保广大市民节日期间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让“年夜饭”吃得安全放心
下馆子吃年夜饭已成为过年常态。在餐馆吃年夜饭是否安全卫生?上周,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一家位于潞苑东路的餐馆,对后厨的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以及食品原辅料、供餐、用餐、厨余垃圾收运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保“年夜饭”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在餐馆库房,执法人员向负责人索要了近期食品原材料进货台账,“这些都是为节日期间准备的食材吗?今年节日期间的订餐量如何?大约多久能使用完?”执法人员详细询问了食品原料使用、存放和剩余情况,与餐馆工作人员一起逐个排查米、面、油及食品添加剂等食材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所有食材存储的环境进行了检查,并要求负责人在节日期间按规定做好留样。
“节日期间的工作人员健康证请出示一下。”据了解,由于春节期间大量餐饮服务人员返乡过年,工作人员人手短缺,更容易造成餐馆在人员管理上的疏忽。执法人员向负责人强调,节日期间若聘请临时服务人员也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进行工作,同时对临时从业人员也需要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相应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
当天,执法人员还随机询问了部分服务人员和用餐人员,了解商家针对反食品浪费所采取的措施及是否涉及最低消费,要求餐馆负责人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避免浪费。建议餐馆可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多种分量选择,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减少食品浪费。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节假日期间,商场和游乐场所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上周,执法人员来到通州领展广场的电梯机房和轿厢内,仔细查看维保作业人员的证书以及每一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认真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电梯可能出现的问题,执法人员提前给出提示和指导,并与工作人员一起测试电梯的紧急呼叫装置和紧急制动功能,确保关键时刻“叫得应、停得稳”。
在对旅游景点的大型游乐设施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更是“火眼金睛”。通过实地检查和查阅工作记录,核查设备的检验情况、日常运行和检修记录,查看作业人员的证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对于游乐设施的安全带、安全压杠等乘客束缚装置进行现场测试,反复确认其可靠性,用最严苛的标准守护游客的安全。
据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副科长严宇飞介绍,春节假期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每天都安排充足的执法力量对人流密集、人员集中场所的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开展不间断、往复式检查,严格确保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