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106期 >2025-01-24编印

中仓街道西上园社区去年完成15项环境改善工作
老小区辞“旧”迎“新”
刊发日期:2025-01-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作为中仓街道的老社区,西上园社区面临着空间规划不能适应新需求、缺少电动车充电桩、楼道内部装修陈旧等社区“老年病”。但记者近日来到该社区时发现,经过一年来的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大提升。

“小区里环境好多了”

西上园社区位于中仓街道东部,由5个区域组成。家住一区的张奶奶今年81岁了,“我平时喜欢遛弯,岁数大了远的地方没体力去,就在小区里转转,尤其是这边,我常来。这一年啊,变化可大了。”

张奶奶说的地方,是位于一区东北角一段长近750米的围墙,围墙的对面就是东关小学。“这段墙修的时间早,风吹日晒,墙皮都脱落了,连墙面都有点倾斜。我之前遛弯的时候都得离远点。”张奶奶说,2024年该段墙体经过了修缮和粉刷,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装上了扇形的展示栏,“现在好了,不仅遛弯踏实,看着也高兴。”

“我家住在2层,以前一开窗户就有味道,尤其是夏天。”说到社区环境改善,4区的柳阿姨就讲起了自家窗户下边的变化。柳阿姨家窗前的院子位于社区内部,原来这里经常会被用来堆放杂物,时间一长气味发散,不仅路过的人不愿意靠近,住在低层的住户连窗户都不好开。

去年9月,西上园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到杂物的堆放者,通过协调和疏导,彻底解决了柳阿姨家门口的问题。同时进行的还有社区内其他杂物不规范堆放地点和695处楼道堆物堆料清理,改善居住环境。柳阿姨说,“现在一开窗,进来的是清风,看见的是绿地,真好。”

“小区有地方停车了”

西上园社区建设年代早,如3区1至6号楼的建设年代为1998年,时过境迁,随着居民生活出行方式的转变,小区内的道路问题日渐凸显。

“这条路,之前路面裂开了个口子,很快变成大坑,汽车都过不去。”西上园社区129号院的居民王先生指着小区里的主路说。据社区记录,当时路面破损达到了近150平方米,影响到了小区内居民的出入通行。不过,如果现在您来到129号院,只会看到平坦的道路。“路面破损之后社区立刻就着手修复,只用3天时间就通车了。”

路面修复只是社区交通改善的一部分。在西上园社区3区,有一条道路整体拓宽了2米,为的就是方便居民错车。“以前开车经过这条路,如果对向来车就只能倒回去,很难错车。路面拓宽之后,错车就容易多了。”家住3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除了3区的道路,4区1号楼前也新进行了规划,从原本的设计中“抠”出312平方米供居民停车。

除了汽车,社区新建的电动车充电棚拥有40组充电设备,大大缓解了居民给电动车充电的困难。

“我们这个社区,东到上园路,西到故城东路,南到玉带河大街,5个区近200个单元门。以前要取个快递拿个外卖可不容易,不熟的骑手小哥进了社区,得找好一会儿路。”西上园社区居民贾先生说,以前走在社区里,经常会有外卖和快递小哥问路,直到去年,社区里装上了22组道路指引牌,找门牌一下就简单了。

“楼道干净漂亮了”

楼道也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楼道里的墙皮都脱落了,上下楼不小心蹭到很容易弄一身。重新粉刷后,不仅不用担心这些,楼道看着也舒服了。”住在西上园社区1区的张女士说,整个楼道粉刷用了近10天的时间,其间避开了居民出行的高峰时间段。“楼道粉刷没影响到我们,老楼道变漂亮了,孩子可高兴了。”

据介绍,2024年西上园社区完成了1区5栋楼的整体粉刷和楼门文化上墙,改善了292户居民的居住环境。

“2024年,社区推动了三区1至6号楼的改造工作,对社区内100个塌陷井盖进行修复,对21组雨箅子进行了清掏,完成外墙保温改造约18500平方米,外窗更换约213户,在听取居民诉求后共完成15项环境提升工作。”西上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改善工作中既有上下水改造,也有街边停车坡道改建,做到了居民全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