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1102期 >2025-01-20编印

节气送信报四时
副中心二十四节气时令画卷徐徐展开
刊发日期:2025-01-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立春到大寒,二十四节气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气候、物候的观察和思考。今天,2025年1月20日是甲辰龙年的大寒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副中心的时令画卷”直播活动将精彩上演,在岁末之际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回顾一年的历程。2024年,副中心开展系列活动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节气活动在身边

小寒那天,家住永乐店镇的王奶奶带着放寒假的孙女到镇综合文化中心参加节气活动。一走进活动室,屋里已经来了不少人,很多都是带着孙辈来体验的爷爷奶奶,“现在的孩子对传统节气了解不多,我就想着带孙女参加活动多了解一些,结果和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永乐店镇青年汇社工侯小静是“小寒岁新春 共制杂粮画”活动的主讲人,为了讲好小寒的知识,侯小静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我国幅员辽阔,同一个节气在南北方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以北方来说,小寒和大寒节气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们常说的‘三九’基本上会处于这两个节气前后。”

讲解节气内涵和历史的同时,活动还兼顾老街坊们关心的养生知识,从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等方面开展科普。“龙年的小寒节气和腊八离得很近,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今天不仅准备了节气知识,还为大家准备了杂粮画,用象征丰收的‘五谷’来增添年味儿。”侯小静说。

红小豆、黄小米、白薏米,再加上花生、黑豆等谷物,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杂粮画在参加活动的20组家庭手中逐渐成形。“多涂一点胶水,这样谷粒才粘得住,还更好看。”在绘制杂粮画时,王女士和孙女做了分工,由孙女将谷粒粘在底板上,再由王女士用镊子修整谷物的边界。一个小时后,20幅杂粮画个个有模有样,参加活动的家庭举着自己制作的杂粮画一起合影留念。“回家后,我要把画挂起来。”小孙女说。

“举办传统节气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居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家庭中长辈和晚辈的交流。”永乐店镇党群工作办公室游海东告诉记者,通过认识二十四节气,儿童和青少年不仅建立起了四季和时节的观念,同时也搭建起了和长辈理解与对话的渠道,“天冷了要穿衣服注意保暖,这不难理解。但天什么时候会冷,为什么父母和爷爷奶奶会提前嘱咐,二十四节气给了儿童和青少年们一个解答,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小寒节气之外,永乐店镇还在全年开展了小雪、霜降、秋分、大暑等多场节气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气走进居民生活。

通州区有22个街道、乡镇,不仅永乐店镇的活动丰富,全区全年的节气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2024年12月21日正值冬至,台湖镇的唐大庄村一片热闹景象,一场以“年年有余,唐大庄喊您来家吃饺子喽”为主题的节气活动正在举行。小车会、舞龙队、扭秧歌、敲大鼓……表演者身上鲜艳的红色和欢腾的声浪一扫冬日寒冷。在体验区,大家动手和面、擀皮、包饺子。在饺子免费供应区,千余斤各式馅料的饺子免费供居民和来参加活动的游客品尝,随着一锅锅饺子落入沸水,整个唐大庄上空都弥漫着饺子的香气。不仅饺子好吃,活动中的趣味问答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知识传递给了更多人。

时钟向前转,从冬日回到秋景。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有“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的记载,天气转凉。在此时节,北方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挂在枝头的柿子没有了树叶遮蔽格外醒目。永顺镇西潞苑北区社区就以“寒露到,好‘柿’来”为主题,邀请社区的居民制作“柿子花”扭扭棒。红色的扭扭棒做成“柿子”再和“绿叶”一缠,生动的“柿子花”就成了秋日最好的纪念。

2024年暑假,由区委宣传部、临河里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了8场“通州区二十四节气大讲堂”活动,每场精讲3个节气知识,通过“科普+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居民感受节气的魅力。“二十四节气里的生命之旅”亲子活动中,授课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与趣味短视频,为孩子们科普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与周期性等知识。“我学到了处暑节气有放河灯、吃鸭子、煎药的风俗,感觉节气有意思了很多。”家住砖厂南里的学生林嘉怡说。

“小满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夏季正式拉开序幕。小满不仅代表着农作物的逐渐饱满,更蕴含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的热爱。”在于家务回族乡南刘庄村“小满动三车 非遗传千年”亲子手工麦秆画制作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场,工作人员向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科普了小满节气的由来、特点和习俗。随后,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家庭共同制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经过剪裁、拼贴等一系列手工艺,一根根质朴的麦秆实现了成为艺术品的“华丽转身”。

副中心的“二十四节气+”

在副中心,您不仅在社区中可以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氛围,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融合节气文化,打造副中心的“二十四节气+”活动。

■ 二十四节气+文旅

副中心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四时四季景色各有趣味。2024年春分节气,由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以“春拂运河·百卉芬芳”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春分文化活动”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月岛观景平台举办。活动通过文化讲述、非遗表演、名家名篇朗诵、传统曲艺表演等节目,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具有春日特色的节气文化活动。

从国风舞蹈《上春山》,到古筝诗朗诵《春江花月夜》,再到文化讲述《大运河·徽班进京的文化桥梁与重要通道》;从传统曲艺评剧《花为媒》选段,到古诗互动和问答互动;从散文朗诵《春》,到歌曲《春暖花开》,再到童声朗诵《通州赋》……通过与春分有关的系列表演,现场观众发掘蕴藏在节气时间里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时令节气的趣味性。

■ 二十四节气+司法

适逢暑期,中仓街道新华园社区联合通州区司法局开展了第二届“法护成长 健康一夏”2024年暑期夏令营活动。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拓宽自身知识面,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此次夏令营我们安排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学习,邀请老兵为小营员讲述军营故事,还制作了非遗漆扇,举办了未成年人模拟法庭等活动。”中仓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期两周的夏令营为青少年提供了普法教育和二十四节气等科普活动。

■ 二十四节气+阅读

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那通州区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活动肯定不能错过。从立夏到冬至,图书馆举办了5场以节气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在立夏的儿童故事会上家长和孩子通过阅读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夏至光影展则通过征集光影资料直观展示夏日物候;立秋的绘画活动邀请参与者共同在巨幅长卷上绘制农田、果园等丰收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到了冬至,图书馆精选了与冬至文化、传统习俗、历史渊源等相关的书籍进行分享,让参与者深入了解冬至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二十四节气+融媒体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主播说节气。”通过融媒体方式将副中心的美景和二十四节气文化有机融合,2024年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了“主播说节气”系列融媒体作品,5位主播针对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共拍摄录制了17期视频,通过光影记录下了2024年副中心春夏秋冬的四时风貌。

视频中,主播们结合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节气特点、民俗、饮食,并结合相关节气的古诗词和古代的习俗诗歌进行综合展示,在西海子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副中心地标性场景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宣传节气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副中心丰富的文旅资源。

副中心时令画卷徐徐展开

今天正是大寒节气,区委宣传部将举办“二十四节气——副中心的时令画卷”直播活动,以春夏秋冬为题分为四个部分,通过视频和现场互动等方式展现不同时节的传统习俗,由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进行文化和养生知识科普,并与观众互动发放礼品。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24年,区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全区各相关单位,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策划“9+13+41”系列文化活动,包括9项区级综合活动示范引领、13项基层亮点活动各具特色、41项单项节气活动,做到了全年“节节有活动、文化氛围不消散”。

“在节气文化宣传上,通州区全年推出了7大类内容,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融媒产品与文化活动,还有普及中医养生、节气科普知识的节气讲堂和游园活动。”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开设绿心公园节气林窗、光影展、摄影展等文化展览,开展节气民俗体验及二十四节气相关绘画、摄影等竞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在副中心得到了广泛传播。未来还将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开展种类更丰富、受众更广泛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让副中心居民在参与中体验节气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