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01期 >2025-01-17编印

副中心儿科医联体持续推进 孩子们看病更有“医”靠
首儿所通州院区预计二零二七年投入使用
刊发日期:2025-01-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本市将加强儿科、精神心理、康复护理等专科建设。如何加强本市儿童医疗资源配置?怎样有效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两位来自医疗界的代表分享了一线经验。

“就在1月13日,我们医院刚刚与亦庄的荣华社区服务中心签署了医联体协议,我们在京的医联体数量提升至12家,北京东南区域也有了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进驻。”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带着好消息上会。

倪鑫长期从事儿童医学工作,北京推动儿童就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系列举措,他都深有体会。客观上看,北京一些远郊区的儿科整体服务能力存在短板。因此,本市儿科水平较强的医院与远郊区医疗服务机构“手拉手”,建立医联体,将高水平的儿童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我们的医生长期驻扎在医联体医院,周边的居民就会愿意就近就医,接诊量提升后,本地医生也能有效积累经验。”倪鑫说。

此外,倪鑫还有个更长远的计划。“儿科医生培养周期长,那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儿科医生配备助手,帮助他们更快成长?”2024年,倪鑫开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儿科诊疗的工作,计划通过“三步走”,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从家庭医生助手、社区医生助手到三级医院医生助手的持续升级。“目前我们正在对基础款,也就是人工智能儿童家医开展测试,预计年中就能走到大家面前。”

运行近5年来,首都儿科研究所互联网医院累计在线服务患者94.8万人次,其中仅2024年一年就服务患者24.34万人次,在本市排名第一。“便捷、安全、高效是互联网诊疗的优势。”市人大代表、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张金保细数这座“指尖医院”的建设经验。从咨询、导诊服务,到在线问诊、复诊续方、检查检验申请等流程,再到诊后提供药事、护理指导等服务,患儿就医可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全闭环管理。

一位13岁的小患者让张金保印象深刻。“他家住外省市,由于患有慢性病,必须定期到我院复查、调整用药。此前,他每次来京复诊,前后需要3至5天,还要负担交通、住宿等费用。”他说,这些开销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比较重的,通过互联网医院提前开具检查单、线上交流开药等服务,孩子检查结束即可回家等候。“我们的网上医院也在不断完善升级,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操心。”

去年,首儿所通州院区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张金保介绍,目前,该院区已经进入外部装修阶段,预计2026年竣工,2027年投入使用。这里将设置800张床位,日门诊量可达4800人次。首儿所与通州区卫健委协同构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儿科医联体也在推进中,将推进落实分级诊疗,推动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也计划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当然,我们希望建设进度能快一点、再快一点,更早地实现儿童医疗服务能力扩容。”倪鑫说,随着新院区的建成,儿童血液病、罕见病等重症患儿将获得更好的诊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