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群琛 赵鹏
昨晚,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活动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共47个部门参加。19时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陆续走进会场,带着关心的问题,问政问需。
市发改委:副中心将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情况如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面对代表们的询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去年圆满完成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北投总部大厦落成投用;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正式运营;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实现开诊。去年,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举办第五届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速,厂通路建成通车。举办2024年通州区与北三县示范区项目推介会,签约项目80个,意向投资额331亿元。
伴随着协同联动,“新两翼”动能更加强劲。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中国星网正式迁驻雄安,华能总部、中化总部正在进行装饰装修,中矿总部、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揭牌。推出两批100余项北京与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同城化事项清单,“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揭牌成立,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19万人次。
而在京津冀协同领域,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600家、200家。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与津冀共建创新平台已达14个,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
重点产业链加快强链补链。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累计签约140余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730亿元。
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提升。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海淀人工智能5个区域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京津冀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209项京津冀互信互认的资质资格。
展望2025年,北京将用好京津冀协同工作机制,携手津冀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
今年,北京要推动“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加大对雄安教师、医生的培训力度。今年,副中心将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通武廊”等毗邻地区深度融合发展。
京津冀三地还将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孵化。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谋划京津冀商业航天、低空产业、合成生物等协同布局。
不仅如此,本市还将推动交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建成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扩大通勤定制快巴向环京周边地区覆盖范围。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今年交通枢纽将实现基本完工
走进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三层21会议室,多位人大代表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的咨询台前,热切询问。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目前枢纽的地下空间建设很顺利,今年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基本完工,具备通车条件。同步依托国企搬迁,地上工程建设也在推进,未来将有数个国企总部在综合枢纽地块拔地而起。胡九龙介绍,该枢纽汇集了公交、地铁、铁路等多种交通形式,涉及部门多,管理任务重。“今年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体制也将谋划成熟。”
胡九龙介绍,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城市副中心将继续力争千亿投资。“纵观‘十四五’期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包括行政办公区搬迁,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不少项目已经见到成效。今年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开局之年,诸如轨道交通22号线、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都将延伸到‘十五五’。”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副中心与北三县的协同机制已经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三地协同发展达到更好水平。伴随着轨道交通22号线在“十五五”期间开通,京冀两地交通的联系也将愈发紧密。
市文物局:路县故城遗址展示工程力争今年开放
备受关注的路县故城遗址项目进展如何?今年还有哪些大展值得期待?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通州区的路县故城遗址展示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展陈、装修等内部工程,同时馆内机电、信息化等工程都将在今年完工。
“我们力争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工程今年可以面向公众开放。”这位负责人说,考虑到整体开放的效果,还需统筹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各项进度,包括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要让市民们看到效果最好的路县故城遗址。”
此前结束的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上,北京市文物局表示今年将积极修缮大运河沿线文物。该负责人表示,北京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提出了“大运河文化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上升至国家层面。目前,大运河北京段沿线还在进行环境整治、水体提升、硬件配套改善等多方面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文物修缮这一单一种类。
去年“博物馆日”期间,“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亮相,三地携手亮宝,为历史爱好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已经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11年,文化领域是三地协同的重点领域之一。“即将到来的春节,三地将共同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欢迎观众届时去参观。”
市交通委:完成关键节点改造 保障城市副中心便利出行
在回答京津冀路网建设问题时,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效果显著。其中包括,深入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朝阳站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基本完工,怀兴城际铁路一期建成通车,首条跨市域地铁平谷线加快建设。
区域路网持续完善。厂通路、西太路、长双路等建成通车,东六环入地改造基本完工,承平高速加快推进,108新线高速、京密高速(机场南线-六环路)、国道335、石小路等实现开工。
一体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广定制快巴服务、覆盖9个进京通勤方向的主要线路,试点开行京雄定制客运班线,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17个县市及地区,环京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深化区域协同治理。会同津冀签署《泛京津冀大件运输许可审批联动机制区域合作协议》等6项合作协议。牵头创建区域执法试点示范,出台30个执法协同制度,签订28个执法协作协议,建立5项常态化协同机制,打造19类联合执法典型场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80余次,持续深化三地执法一体化。
在交通精细化治理能力方面,持续推进“七站两场”优化提升,北京站进站口改造后释放广场面积627平方米,北京西站南广场公交场站第一通道通行能力提升40%以上,持续打造标杆站区。保障城市副中心便利出行,完成运通隧道等3个关键节点改造,优化5条道路交通组织,开行至中心城区9条定制公交,新增通燕高速常屯立交匝道,完善静态停车和慢行系统服务,强化万象汇商场等周边交通治理,有效缓解局部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