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李景铭)2024年以来,在“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一张蓝图之下,城市副中心形成了潞城镇“文明银行”、杨庄街道的“红杨先锋”、永乐店镇的“党建引领红色网格”等多个基层治理品牌,正在朝着“近悦远来、心向往之”的愿景之路扎实迈进。
“有困难,找楼长;有难事,找老周。”这是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251单元里54户居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居民口中的老周,是251单元的楼门长周治国。由他牵头建立的楼门微信群成了邻里“网上议事厅”。“邻居田阿姨家厨房跑水,我在微信群里倡议,极短时间内就有十多位邻居过去帮忙。”换门锁、修电闸、清理楼门垃圾、组织邻里活动……周治国成为楼门微信群的实时“在线客服”“运营管家”。在他的带动下,往日问题楼门如今变成了干净卫生、邻里和谐的示范楼门。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人员、民警都加入到了楼门邻里微信群,积极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全力服务邻里,撬动了通运街道以楼门长为示范带动效应的“邻家邻”社区治理特色路径。
以党建为引领、“热线+网格”模式为支撑的“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就是通州区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实践,着力打造基层治理品牌,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4年,通州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热线+网格+吹哨报到”一体化平台,推动接诉即办、网格治理与吹哨报到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动员参与志愿服务及网格化管理超过33.7万人,实现党员在网格行动、力量在网格汇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提供。聚焦联动共治,以“热线+网格+吹哨报到”为牵引,带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力量聚拢到党的旗帜下,实现民有所需、网格必应、应必有果。
前几天,50余位在北苑街道万达商圈附近工作的新就业群体,收到了一袋爱心水饺,这份暖心的“礼物”,让快递、外卖小哥们在副中心有了独特的暖心记忆。这是通州区各街道乡镇针对气温下降、年底工作强度增加等情况,为新就业群体送上的冬天暖意。2024年底,通州区发布的“友好副中心”服务地图,涵盖195个“友好驿站”和96个“友好楼宇、商圈、街区、社区、律所”等友好场景,逐步形成“友好之城”社邻生活圈。在通州区工作的户外劳动者可以“按图索骥”,在友好驿站、友好商圈、友好律所等场所享受免费充电、饮水、休息、阅读、休闲、法律咨询等服务。通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暖心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打造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多元友好场景,让“奔跑的心”找到“幸福的家”。
通州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副中心有我”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全区围绕“微笑北京”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构建“副中心有我”新时代社会动员体系,以“弘扬志愿精神,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基层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通州区登记注册志愿者已超38万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6486支,培育志愿服务项目7.8万个,年度志愿服务总时长297.74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