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综合总第1085期 >2024-12-27编印

擦亮主题特色、挖掘文化底色、提升发展成色
副中心文化产业园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
刊发日期:2024-12-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2.jpg

汇文华韵文创园整合文化演艺空间与自然环境,带给观众沉浸式文化体验。(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池阳)近日,2024年度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评审工作结束公示,通州区共有6家园区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较去年新增2家,市级园区数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5。目前,通州区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空间、楼宇、园区三类集聚场所,构建起包含6家市级、20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及23家区级文化空间的梯次建设体系。

“今年,园区从台湖演艺车间全面升级为汇文华韵文创园,在原有基础上突出了绿色生态、沉浸式演艺的理念,创新打造5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艺术空间,1个2500平方米的演艺新空间和1个农文旅融合的艺术农场,打造群众可听、可视、可感受的文化艺术交流空间,成功入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此次新入选园区汇文华韵文创园负责人王悦介绍。

2024年,汇文华韵文创园引入了著名古家具修复大师张金华工作室及相关艺术品文化推广机构,并获得通州区第一批“演艺新空间”称号。同时,园区利用自身绿化率达90%的优势,将现有的8个公共文化空间和4个文化演艺空间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一年来,我们与苍穹艺术空间联合举办《造办》特展5次,吸引5000余人参观,在传统节日利用现有公共空间组织各类对外开放活动300余场,接待参观居民上万人。”王悦说。

近年来,通州区着力将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点缀在副中心大地上的文化磁石,持续优化园区制度建设,修订《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紧抓市区政策联动,研究制定《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系统性、立体式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支持体系,推动园区提质升级,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发展的浪潮中,通州区积极探索文化融合新路径,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注重鼓励引导园区充分擦亮主题特色、挖掘文化底色、提升发展成色,深度培育具有副中心特色的“三色园区”。截至目前,聚焦“文化+演艺”的双益发园区、汇文华韵文创园,聚焦“文化+视听”的新潞园区、惜客文创园,聚焦“文化+科技”的大唐创业园、肆叁陆园区等特色园区,实现各美其美、深度链接的发展格局。

为加速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服务能级、招商能级,2024年成立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协会,以协会力量搭建园区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设立全市首个A级政务服务站,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米”。以“运河扬帆”文产园新舟会为平台,以副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创业大赛为抓手,多渠道促进园区与优质企业实现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统筹推进三个特色小镇承接环球主题公园溢出效应,培育多业态演艺新空间,全区今年举办1900余场营业性演出,实现以演艺带动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

截至目前,通州区20家文化产业园区共入驻936家企业,入驻率达82.6%,其中规上文化企业26家,文化产业园区总营收近百亿元,占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规上营收的40%,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

未来,通州区将始终秉持“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的发展理念,持续聚焦文化产业空间生态建设,优机制、强政策、搭平台、塑品牌,力争将文化产业园区逐步打造成为文化产业最前沿思想、最新鲜业态、最多元创意的文化集聚地,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副中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