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083期 >2024-12-25编印

“运河思政”开进北京市大中小学
将开启传统文化赋能思政教育新阶段
刊发日期:202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李若晨)悠悠运河贯古今,千年文脉焕新生。近日,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成立仪式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北京物资学院、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委教育工委、通州区教委主办。教育、文化领域嘉宾、专家学者齐聚运河北首,共话运河文化和思政教育新融合,共商“运河思政”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谱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军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韩宪洲,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左敏,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韩战明,北京团市委二级巡视员佟立成等出席活动。

“发起成立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推进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的重要举措。”吴惠在致辞中指出,“联合体”由北京物资学院与通州区联合发起,以首都运河沿线7个区、32所大中小校为主体,凝聚全国运河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将开启传统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新阶段。

侯健美指出,通州区委、区政府与北京物资学院共同提出“‘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的理念,旨在将运河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具有运河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运河思政’不仅是一项教育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侯健美说,要用运河文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引领青少年从运河文化中了解民族历史、学习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精神。

联合体单位涵盖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委教育工委、通州区教委、大运河博物馆及北京物资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学校等32所大中小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联合体核心成员之一,始终坚持学科引领,发挥人才优势,加强资源集成,致力于打造育人品牌,全新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突出示范效应的‘京字招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慎萧表示,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与各成员单位一道,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

会议现场举行了“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心”成立仪式。由联合体大中小学生组成的七个小分队,将分别取自通州区漕运码头、朝阳区平津闸、昌平区白浮泉、东城区玉河庵、西城区万宁桥、海淀区颐和园、顺义区苏庄闸桥的运河之水带到现场。与会领导共同汇聚北京大运河之水,见证颗颗运河明珠璀璨共融,“集涓成运”,赓续中国运河千年文脉,共襄教育强国千秋伟业。

现场还发布了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十大行动(2025-2027),分别是铸魂运河—百门思政“金课”培育行动、文明运河—千家万户文明实践行动、宣讲运河—万人讲述家乡巨变行动、建设运河—学以致用造福家乡行动、守望运河—万名学子志愿巡河行动、点亮运河—千个运河名胜打卡行动、寻访运河—千则运河故事汇集行动、传承运河—千年运河智慧汇聚行动、歌颂运河—运河文艺作品演绎行动、星光运河—百名“运河之星”评选行动。

“运河思政”第一课也正式开讲,顾玉才以《守护传承运河文化遗产,赋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题,从运河的概念引入,详细介绍了大运河及其时代价值、中国运河的开凿历史,强调大运河保护传承与促进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会还举办了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课程展示交流活动、“运河学子唱新篇”北京市大中小学美育思政课成果展示活动等,围绕“运河思政”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课程设计,用歌声表达对运河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展示新时代运河学子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