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083期 >2024-12-25编印

2023年度北京城市总规实施体检报告发布
城市总规体检报告中的副中心“指标”
刊发日期:202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北京中轴线申遗圆满成功、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隧道实现双线贯通、公交站到地铁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站点由上年的84%提高至86%、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三省市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记者近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3年度)》发布,围绕首都功能、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底线、城市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同7个重点领域评估总规实施成效,总结首都建设和发展的年度特点。

     建设用地供应约六成投放在城市副中

 心和平原多点地区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年度体检工作,对城市发展特征及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报告显示,北京合理管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下降。建设用地供应约六成投放在城市副中心和平原多点地区。首都中央政务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圆满成功,北京历史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竣工。

本市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落地实施,梳理形成50项政策改革创新任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42个试点项目已完工31个。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完工183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99部、完工822部,完工量创历史新高。

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

空间布局方面,2023年,北京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坚持减量提质和重大项目建设一体推进。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隧道实现双线贯通。两轴地区加强规划实施统筹,《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

今年年初,北京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根据报告,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1065个,成为“千园之城”。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公园达到109个,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40余个公园相继开放。

在民生服务保障方面,2023年,本市推进公交地铁融合发展,公交站到地铁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站点由上年的84%提高至86%。全年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通学公交运行线路增至273条,服务学校达106所。新开通勤、通医、通游等多样化公交和定制公交414条,累计达1036条。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2万套(间),连续两年共筹集青年公寓5000余套(间),优先面向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专项配租。

2023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新增优质学位3.8万个;率先发布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累计创建150家示范性托育机构;32个社区(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养老助餐点2022家。

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

2023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坚定有序,“新两翼”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速,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

京张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高铁实现对京津冀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通勤定制快巴覆盖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2023年京津冀三省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全部迈入“30+”,较2014年下降57%以上。永定河山峡段、北运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完工。三省市联合绘制完成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三省市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重点地区协同联动进展突出。京津双城全面拓展合作广度深度。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厂通路全线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达9932家,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