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福娟
潞城镇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潮白河两岸天蓝水清景美。记者 常鸣/摄
昨天上午,天气晴朗,在潞城镇减河公园里,家住公园附近的张女士正在河边悠闲遛弯、晒太阳,“现在河水变得清澈了,岸边也修建了绿化带和休闲设施。这几年家门口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近年来,潞城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擦亮美丽乡村底色,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环境越来越美
在潞城镇东刘庄村,王大爷正在打扫自家门口的卫生,“我现在每天都会扫扫。村里变漂亮了,咱也不能拖后腿”。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潞城镇建立健全33个平房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借助村庄保洁以及河道沟渠、公厕、路灯管护服务队伍,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村责成专人监督,维护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确保公共空间乱堆乱放、垃圾乱倒、小广告等脏乱现象不发生反弹。同时,建立定期入村检查、定期通报调度工作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在通州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潞城镇还借助“小微项目”,汇聚多方力量,积极回应百姓急难愁盼。通过一个个小修补、微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精准解决村居民家门口的“微烦恼”。
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一大早,家住后北营家园一区的李女士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走向楼门前的垃圾桶站,将分好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到绿桶和灰桶中。“昨天晚上就把垃圾分类好了,早上遛弯的时候正好扔,这是每天的习惯。”
垃圾分类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也是潞城镇的常态化工作。如今,全新的生活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居民们的习惯,成为潞城的新风尚。
近年来,潞城镇依托“文明潞城”APP,开展“副中心有我·垃圾分类有我”专项行动,邀请群众通过线上答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其中,“践行有我”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进行21天线上打卡;“志愿有我”招募村民志愿者,广泛组建“垃圾分类有我”志愿服务队,提升公众分类意识,为美丽潞城注入更多绿色能量。
优良天气越来越多
“蓝天白云的天气越来越多了。”家住潞城镇大甘棠村的李先生感慨地说。李先生每天都会到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潞城镇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对扬尘污染的治理力度,实施道路硬化、绿化、洒水降尘等措施,有效降低道路扬尘污染;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鼓励居民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遏制燃煤污染产生;加强河道、沟渠等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同时发力,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潞城镇还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数据显示,运潮减河橡胶坝断面水质达到Ⅳ类。今年前三季度,潞城镇PM2.5累计均值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气越来越多。
潞城镇党委书记吴亚西表示,潞城镇将坚持走好“生态好、百姓富、环境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全力打造涵盖田园交往和智慧创新功能的生态智慧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