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匠心总第1075期 >2024-12-13编印

中药炮制工·李春艳
刊发日期:2024-12-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中药材从自然界而来,被大地赋予野性,药性和毒性并存。炮制,是对野性的驯服、对毒性的化解。中药炮制技术,中国传统医药制备手段之一,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2006年5月,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这一道道看似枯燥繁琐的工艺,却是中医前辈们一次又一次倾注智慧和勇气的尝试。一名手艺精湛的药工须经年累月锻炼而成,从事中药炮制科研工作亦需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

48岁的李春艳,个儿不高,圆乎脸,一头利落的短发。初见她时,她正穿着工作服,在生产车间里巡视检查忙活着。看到新来的员工有操作不当的地方,从工人做到副经理职位的她,忍不住直接示范起来,边示范边科普道:“中药炮制的主要工序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步骤。药材切制前要水处理,检查药材的软化程度是否合乎切制要求,传统术语称之为‘看水头’或‘看水性’。”

说起话来,总是面带微笑,言语中透露着谦卑。走上中药炮制工,李春艳纯属半路出家。入行后,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在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全流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得了行业认可。如今她不仅成为通州区大工匠,还多次在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摘得全市第一、“十佳选手”等成绩。坚守成为大国中药炮制工匠的初心,她立志,要让古老的技法焕发新时代光彩。

老标兵新入行

2011年,李春艳应聘到北京杏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生产部的一名车间工人。同时进厂的还有一批专业院校的实习生,看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有他们谈吐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各种专业知识,勤奋好学的李春艳当时就说:“我不怕脏不怕累,请给我安排在最基础的岗位,我要从零学习。”

李春艳老家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嫁到北京后,成了通州媳妇儿。踏实肯干的她,在进入杏林药业之前,已经是原行业的“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岗位标兵”,踏实、肯干、能吃苦、爱学习,是原同事对她的一致好评。中医药对她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放下从前的殊荣,一切从零开始。

进入工厂后,李春艳被分配在生产部,从事净选工作。净选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

“有人认为净选就是挑挑拣拣,是个重复性极高的机械工作岗位,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李春艳说,净选过程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对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清除混在药物中杂物、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针对不同的中药材,净选的方式也不同。她举例道,比如风选,适合车前子、吴茱萸等混有叶柄、枝梗、草屑的种子类药材,是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杂质除去。水选则是通过水洗或漂除去杂质的方法,如大枣、海藻等,均需洗或漂去附着的泥沙、盐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水选要掌握时间,药物在水中浸漂过久,会损失药效,还要注意及时干燥,防止霉变,分离不同药用部位,更好发挥疗效。”李春艳说。

    中药炮制讲究多,净选要将药物按大小、粗细、长短、厚薄、软硬、颜色等不同档次分类挑选,如莲子心和莲子肉,莲子心能清心热,除烦,莲子肉能补脾涩精,净选的时候要分开,这样更利于进一步加工处理。在李春艳看来,净选过程中不仅能认识更多中药品种,还能了解很多药品的药性和处理方法,是个很好的学习岗位。

始终怀揣学习初心,是李春艳给自己立下的工作态度。进入岗位第一天,李春艳无意中听到几位老职工讨论考试的事。她好奇地询问都考什么,老职工说:“公司每个月都会给员工发一份学习资料,还会组织考试,就考材料上的这些知识。”好学的李春艳当即就向老职工借了一份学习资料,拿在手上一看,资料上详细记录了近30种中药材的名称、所属科目、入药部位、功效等内容。没多久,学习资料也发了下来,已经“笨鸟先飞”的李春艳更将新资料揣进兜里,随时拿出来翻阅、背诵。

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300多个中药材品种进入了她的“大脑库”。她发现,学习材料上大多是常见的中药材,但因为入职时间短,很多品种她还没见过。恰巧那年国庆前夕,分装车间工作忙,领导将她调到了分装车间。一进车间,李春艳心里乐开了花,“分装车间每天能见到的中药材少说也有几十种!”每看到一种没见过的药材,她就在脑海里翻阅背下的资料,“对号入库”,有时候拿不准,就回家继续翻资料看,加深印象。

沉浸在学习氛围中,李春艳乐此不疲。

她成了百分之一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偶然一次,在更衣柜整理衣物时,一位老药工柜子里掉出本书,李春艳捡起一看,正是中药学的书,她翻开看一眼,当时就两眼放光,恳切地问道:“王师傅,您这本书能借我看几天吗?”老药工大方地说:“没问题,你拿走慢慢看,不用着急还。”

那之后,李春艳白天努力工作,认真观察、学习记录,遇到问题向老药工虚心请教。回到家后,利用业余时间总结归纳,背诵中药鉴别理论知识。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李春艳从一个中药都认不得几味的新人,迅速成长为一名生产部业务骨干。

这本书,让李春艳多认识了100多种中药材,她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得到扩充。“学习资料上只有300多种,我在这本书中又认识了100多种药材。”她兴奋地说。

2014年,公司组织中药饮片全品种鉴别考试。她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考试考了200多种中药饮片品种。这200多种,李春艳全都认得。那次考试,生产部100多名职工参赛,李春艳成了部门唯一的满分选手。

这场比赛,让她脱颖而出。身边的工友都问她是怎么做到的,纷纷向她讨教学习窍门。李春艳淡定地说:“我其实一直都在学。我学历也不高,不仅学还经常写、经常背,不然也不可能记住这么多中药材的知识啊。”这段对话,被当时的组长听到了,组长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一年,李春艳获得了公司“先进个人”称号。

从入行新手到全市第一

拿下考试满分,李春艳并没有让自己站在锋芒处,而俯下身子,继续虚心学习。2016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公司领导推荐她参加比赛。对于这种专业比赛,她并没有多少信心,但又想通过比赛提升自己,她觉得,自己应该拼一次。

备考的那段时间,因为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她将重点放在了实操上,反复练习怎么炒、怎么调。信心满满地参加比赛,面对同台的专业人才,她并没有怯场,大胆答题,稳定发挥。那次比赛,她获得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北京市第四名,并获高级技师资质。

随着对工作越来越熟悉,她发现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于是主动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学习中药专业知识理论。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李春艳在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全流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得公司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

2017年,她获评通州区“大工匠”称号;2018年,参加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中药炮制与配置工北京市第五名,并获得“十佳选手”称号。

每一份殊荣都是李春艳努力过的足迹与见证。

几次比赛下来,虽然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她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儿,自己肯定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要想做好中药炮制,还得在各个细节上下功夫。

在那之后,她更加虚心刻苦地向专业老师、老药工们请教。2020年,在工友和领导的鼓励下,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市第十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熟悉的比赛内容,来自全市同行业的高手,李春艳所有的努力和刻苦,在那一刻终于发光。

在近十年的饮片加工生产工作经历中,她在净选、炒制、切制、现场质量监控等多个岗位不间断地探索、学习,最终获得了中药炮制与配置工北京市第一名。

大工匠仍在不断成长


因为工作出色,现在李春艳已经升任为公司生产部副经理。

入行十多年来,她已经从中药材“小白”成长为行业专家。她说,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性状鉴定是第一步。她还记得,刚入行时,自己对这些中药材也是摸不着头脑,记不住,在工作实践中一点点学习摸索,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中药材产业复杂,每一批药材都有其特性。“性状鉴定是鉴别中药材的第一步,通过看性状可以掌握药材的很多信息,这也是对药材最直观的一种检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细心。”李春艳说,任意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检验的不规范,“我现在负责直接口服饮片车间的日常管理、卫生状况检查等相关工作,只有我们把工作压实做细,才能为消费者、患者提供安全合格有效的药品。”

李春艳现在分管的直接口服饮片车间管理相较于其它车间更为严格。为了把关每一处细节,她从不敢马虎,对人员着装要求严格,她总是细心提醒大家,要按照更衣流程操作,如何脱放、穿戴工作服顺序、洗手注意环节等都一一叮嘱。“我们要做到十万级车间尘埃粒子,哪怕是在车间里走动、讲话、拿取工具这些看起来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尘埃粒子的产生,我会提醒大家尽量一次带齐所需的工具,避免反复进出拿取工具容器,减少开关门次数,在车间里工作时走路要稳、说话声音要小……”李春艳一一悉数这些需要注意细节。她说,只有把细节把控到极致,才能为消费者、患者提供合格产品。

忙起来的李春艳,并没有忘记学习。有时候她会指着药材,现场提问。她自己除了翻看相关书籍,还会鼓励新入职的员工,多向老药工讨教,多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比赛,提升自己。她说:“我觉得自己不是领导,还是一名中药炮制工,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入心入情了,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