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072期 >2024-12-10编印

人手少成本高让养老助餐点左右为难
把助老餐送到家只差这一步
刊发日期:2024-12-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曹政 杨天悦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冬天出去吃饭感冒了,雪天出门摔着!”过去几个月,72岁的陈大爷都会跟老伴儿到家附近的养老助餐点就餐。眼瞅着一天比一天冷,他盼着老年餐能送餐上门,但一连找了几家养老助餐点都只提供堂食。为何不能送餐上门?记者走访发现,人手少、送餐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现状 养老餐虽好 却难送上门

几个月前,陈大爷所在的朝阳区朝来家园社区新开了养老助餐点,这可解决了生活的一大难题。“岁数大了就不愿意做饭,做多了吃不了,得连吃几顿剩菜。”中午他都会跟老伴儿到养老助餐点买上一份荤菜、一份素菜,再买点主食,只花20块钱出头。

最近,赶上了几次降温,老两口担心着凉,不太愿意出门,可这家养老助餐点不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工作人员解释,这里本是一家养老机构,还要负责机构里200多位老人的就餐,腾不出人手送餐。

没办法,陈大爷和老伴儿只得中午等着女儿点外卖。他觉得,外卖虽然选择多,但无法像老年餐一样,特定为老年人设置低盐、低油、低糖的菜谱,价格也贵了不少。

记者也走访了朝阳、海淀、西城、东城等区的多个养老助餐点,有的地方人手紧张无法送餐;有的地方只按社区要求给残疾、重度失能等符合条件的老人送餐;有的地方可以打包,但还需要老人自行领走。位于西城区长安商场的“父母食堂”工作人员说,老人尽量到现场吃,配送的话会将老年餐送到社区,老人再去社区领取。

探因 配送成本高 餐厅难盈利

为什么颇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餐却很难送餐上门?

“养老餐本来已经是平价餐,利润就不多,送餐上门会额外增加人工成本。”一家运营养老助餐点的餐饮企业负责人王宇(化名)总能收到老人关于送餐上门的建议。尤其是每次一降温,来店里就餐的老年人就明显减少。

如果要送餐,助餐点的人手不够,得单招配送员。王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雇一位送餐员,每个月人工成本就得五六千元,而一位送餐员在就餐高峰期最多只能送十几份餐,每份老年餐平均卖15元,收入根本不够支付工资的。如果需求量大了,雇一两位配送员还不够,人工成本又得增加。

“养老服务企业不像餐饮企业,专业度和辐射服务能力都有限。”市人大代表、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长期关注老年餐问题。以她运营的养老驿站为例,每天驿站有一半的餐需要配送到老人家中,两位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配送,最多也只能送12份。

助餐点人力有限,能否与外卖平台合作?施颖秀也想过这个法子。但是,目前养老驿站无法像社会餐饮企业一样进驻外卖平台,无法对接外卖小哥的资源。换言之,养老驿站与外卖平台、骑手之间的断点还没有打通。

另外,由外卖小哥送餐,也考验老人对配送费的接受度。记者查询外卖平台发现,商家普遍都设置了20元的起送价,较近范围内的配送费则在5元左右。“15元的老年餐甚至连起送价都不够,配送费就占了三分之一,很多老年人很难接受。”王宇说。

破局 多方合力解决送餐上门难题

有没有办法能实现将养老餐送上门?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已有社区尝试通过养老驿站多元经营、与外卖平台合作、规模化餐饮服务等方式,探索送餐上门。

点位1 房山区星城第二社区 多元服务分摊送餐成本

中午十一点半,房山区星城第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里,前台的订餐电话不断响起。李湘一边听,一边在配送单上写着:鱼香肉丝、什锦虾仁、蒜蓉西兰花,外加肉龙和豆饭……

两分钟后,后厨利落地打包好饭菜,递了出来。她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三步并作两步地往距离驿站500米的23号楼赶去。那边,83岁的赵先生正等着这份午餐。老人心脏不好,怕吵,每天的午餐都由驿站送上门。

李湘是驿站前台工作人员。这家养老驿站有500多平方米,可以向周边老人提供阅览、理发、心理慰藉等各种服务,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一日三餐了。仅每天中午就能卖出500份左右的老年餐。

除了堂食,这家驿站面向周边1.5公里左右的老年人免费配送。每天早上9点多,驿站就会提前把当天的午餐菜谱发送到微信群里,老人或者子女觉得不错,通过微信或电话就能订餐。

“天气一降温,老人不愿意跑了,送餐上门的就会大幅增加。”在驿站负责人梁立菊的微信里,订餐群就有3个,总人数已经超过1300人。她的一个牛奶箱大小的纸箱里装满了近几个月的配送单据。

同样是养老驿站,为何这里可以实现免费送餐?“驿站里提供的服务多,有30多位工作人员,到了饭点送餐大家轮流抽空就去了。”运营该驿站的北京今日东方家政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朱玉斌介绍。该驿站所在的燕山地区2023年底老龄化率就达到了39.51%,已进入重度老龄化,因此近几年加速建设了一批养老驿站。朱玉斌所在的公司就在燕山地区运营着四家驿站,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如果仅看养老助餐,肯定是不赚钱,我们是把其他服务的收入分摊过来,来弥补助餐的成本。”他说。

点位2 朝阳区水碓子西里 各方出一点解决配送费

“你来啦!今天天儿可够冷的,穿得厚不厚啊?”12月6日中午,家住水碓子西里的张阿姨听到敲门声,便知是送餐的外卖小哥王鹏飞来了。阿姨忙为小哥开了门,从他手中接过两份盒饭。“今天有您和叔叔爱吃的烧豆腐,快趁热吃了吧!”王鹏飞和阿姨寒暄几句,便下楼骑着电瓶车赶往腿脚不好要坐轮椅的王大爷家。

小区里有家老年餐厅,刷老年卡有优惠,腿脚还灵便的老人都爱来这儿吃饭,但这些居家老人却犯了难。去年10月,饿了么开始在这里的养老驿站试点推行外卖骑手为老人送餐,王鹏飞从那时就加入了进来。

最初,他和另外两名骑手一起为20位老人送餐,都是老人提前打电话到驿站里订餐。如今,这家老年驿站开发出自己的订餐小程序,并且接入到饿了么骑手客户端。王鹏飞打开APP就能看到每天要给哪些老人送餐,姓名、电话、地址一目了然。有的老人不会操作手机,子女可以为他们线上下单,附近骑手都可以接单送单。参与送老年餐的骑手已经有近10名,在家吃上老年餐的老人每天能有近50位。

实际上,这是平台与当地街道共建的线上惠老助餐试点之一,在线上渠道打通了助老补贴渠道。经过身份认证的老年人,可以按专属的敬老价在小程序点餐,由外卖骑手送餐上门。平台公益基金补贴一点,老年驿站支持一点,老人自己再掏一点,配送费就凑出来了。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除了覆盖朝阳区的几家养老驿站,还在西城区展开试点,西城区首批已有超过100家助餐点上线,未来将逐渐覆盖300多家助餐点。

点位3 朝阳区呼北小区 号召“小老人”帮“老老人”

在一些没有外卖骑手参与送餐的驿站,社区和居民们也想出了不少好点子。朝阳区呼北小区驿站就有一支特殊队伍——“小老人”志愿者。

“都是60来岁的老人,腿脚灵便,身体好,他们就成了自己小区的志愿者。”运营驿站的福寿苑养老公司创始人方小山告诉记者,当驿站工作人员顾不上送餐时,就由志愿者代劳,能在家吃上老年餐的老人更多了。“我们还有积分制度,志愿者送餐可以挣积分,积分够了就能免费吃一顿,大家也很积极。”

方小山介绍,由其运营的养老驿站中6家有厨房能堂食,两家有分餐点能打饭,另外20多家都只是“中转站”。中央厨房做好老年餐送到驿站,再由驿站工作人员、“小老人”志愿者和外卖骑手为老人送上门,一天下来总共能服务约2000位老人。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规模也在逐年增长。

从社区到家里最后100米的配送上门,一直是养老餐服务中的大难题。在方小山看来,养老餐产业正处于布局阶段,扩大受众群体摊薄成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配送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只要配送能解决,老年餐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