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记者近日获悉,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近日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此次出台的措施涵盖十个方面:
■促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享受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大型文化科技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强影视新技术研发应用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人工智能、水下摄影棚等现代化专业摄影棚,鼓励建设基于算力支撑的新型影视后期制作基地。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后期制作基地。
■推进超高清视听产业优化升级
支持超高清视听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建立国产自主超高清视听技术标准并推广应用。建成一批影视与科技融合的实验室、示范园区等。
■拓展演艺新业态新空间
引导市场主体发展线上演出、艺术直播等新业态。推动智慧剧场建设,大力拓展沉浸式交互体验等数字演艺新场景,鼓励会馆、园区等建设文化新空间,运用新技术丰富文化内容供给、增强体验效果。
■激发数字出版新动能
加快传统出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网络文学产业新路径,用好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平台,激发网络文学创新发展活力。积极引进高品质、国际级的电竞赛事,发挥带动作用,推动电竞产业健康发展。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支持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游览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建设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和“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
■创新文博数字活化利用
积极开发文物机构数据要素,打造一批文博藏品数字文化IP。支持利用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展陈内容形式,形成可感知、可互动展示新场景。推动文博藏品“触网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创新举办以数字呈现、沉浸式体验为特点的展览活动。
■深化媒体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推进主流媒体加快技术革新,建好全媒体一体化采编平台等。
■强化文化供给延链建设
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北京特色的文化IP。推动演艺、出版、影视等不同领域内容的创作生产和贯通转化,推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优质文化产品等。
■支持优质市场主体和项目
进一步加大文化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头部文化企业、总部型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打造细分领域高增长潜力的平台型文化企业,扶持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推动传统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按照该措施的规划,北京市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将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演艺、出版等重点领域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与其他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