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070期 >2024-12-06编印

区政协委员邓帅:
做好副中心应急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刊发日期:2024-12-0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柴福娟)初冬时节,大运河千荷泻露桥附近,数十人的运河灯塔应急救援队伍正在进行水上应急演练,邓帅便是其中一员。

邓帅是通州区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队长,运河灯塔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从事公益应急救援工作18年以来,他始终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践行政协委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专业的应急救援队是保障城市发展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区应急办委托邓帅牵头,正式组建成立了通州区应急志愿服务支队和北京市通州区运河灯塔应急救援中心,负责突发事件下专业化应急志愿服务。这支应急救援力量除了日常任务,还把目光聚焦在大运河水上救援中。

“这几年运河水上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应急救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邓帅告诉记者,水上应急救援离不开水域应急码头的建设和水域装备的完善。“应急码头不同于游船码头,作为水域救援技能实操训练基地及水域救援装备储存基地,码头负责大运河流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码头该怎么建,建在哪儿都大有学问。”

为此,邓帅成了大运河岸边的常客。上下班的路线选择河边,休闲活动的场地也选择河边。哪一处水域宽,桥到桥之间距离多少,就在这一天天的调研中,邓帅对大运河越来越了解。

最终,确定了一号码头(千荷泻露桥)、二号码头(奥林匹克公园)、三号码头(六环西侧辅路桥下)、四号码头(银枫秋实广场)四处应急水域码头,每一处都相邻一到两公里,可以很好地应对水上突发事件。

“这些码头都是基于已有的设施进行复用,然后赋予它应急保障的职能和属性。目前,每个码头我们都停靠了两艘冲锋舟艇,作为保障的载具。整个救援队依托于常年在运河上面的训练和保障,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邓帅说。

作为区政协委员,邓帅正在为区两会提案《关于探索建设“第一响应人”制度,提升副中心社会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议》做准备。“城市副中心承载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等系列重要使命,需要加快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通过建设‘副中心第一响应人’,提升市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效率,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努力以副中心高水平安全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邓帅介绍,“第一响应人”是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前先到达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现场,开展现场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初期就近应急处置工作的志愿者或专业人员。作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前哨”,在救援时间迅速程度、空间距离便捷程度、对居住环境熟悉程度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有助于配合外部救援力量有效施救。

提到副中心就离不开大运河,邓帅同样也在持续关注着。“以现在水域码头的建设及水域装备的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副中心的发展需要。对于大运河的未来开发,以及水上安全的保障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调研,系统性、整体性地规划,提出具体的可落地的方案。”邓帅说,自己要做好城市副中心社会应急志愿服务的践行者。“通过认真调研走访,形成信息或者提案,我觉得这是每个委员在日常工作中都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