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扩大“硬投资”,筑牢副中心安全屏障,北京市先后通过增发国债和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城市副中心潮白河综合治理、北运河流域钻子岭水库等工程,2024年超长期国债支持项目预计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系统补齐副中心防洪体系短板。
作为首都的重要“一翼”,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市落实“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防洪方针,按照《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系统补齐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体系短板,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具体来看,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共支持潮白河综合治理、温潮减河、坝河口蓄滞洪区等6项工程,总投资201亿元、下达增发国债资金约95亿元。2024年,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北运河流域钻子岭水库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安排国债资金约3.7亿元。目前,北京市已实现增发国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24年超长期国债支持项目预计年内实现开工建设。
“项目实施后,城市副中心将构建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多级滞洪缓冲的通州堰防洪体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上蓄”方面,新建钻子岭水库、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等,可提高洪水控制能力和超额洪水蓄滞能力,减轻下游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压力。北运河上游沙河闸、蔺沟发生“23·7”同规模的洪水洪峰流量均消减16%,北关闸洪峰流量消减25%,城市副中心减少淹没面积29%,可有效提高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保障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
“中疏”和“下排”方面,骨干河道达标治理实施,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标准内洪水可实现安全下泄,消除对沿线城镇的洪水漫溢风险。温潮减河可分泄温榆河洪水400立方米/秒,减轻城市副中心防洪压力,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堤防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扩大“硬投资”筑牢安全屏障的同时,本市也同步重点推进城市副中心防洪调度、“通州堰”体系运用、水文监测站网监测能力提升等“软能力”建设。“我们通过提升‘四预’,筑牢‘三道防线’。”这位负责人说。“四预”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指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加降雨预报模型;第二道防线为雨量站网加产汇流水文模型;第三道防线是水文站网加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实现有效治洪。同时,加强流域统筹,坚持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协同提升防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