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涂鸦师灵高正在与村民一起制作墙绘。记者 陈强/摄
本报讯(记者 陈强)艺术家租住在村里,不再关上院门搞创作;村民也不再只收房租,当甩手掌柜。通州区宋庄镇在喇嘛庄试点“艺术进乡村”,邀请艺术家和村民交朋友,双方已联手为村里绘制了13幅墙绘。
这些墙绘分布在喇嘛庄主街周边,最大的一幅《锦绣山河》,长25米、高4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存海和村民们共创。
“画这幅画时,我们连梯子都没用。给竹竿绑上画笔,就像做游戏一样,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灿烂。”参与绘画的村民张楠说,艺术家负责勾勒画面中高山、河流、村庄、树木轮廓,再带着村里的老人、小孩一起上色。
“我最开心的是看到喇嘛庄的孩子们参与其中。”王存海说,《锦绣山河》采用了儿童画的创作手法,从东向西分别表现四季风景,孩子们给树叶上的颜色相当准确,“兴许再过10多年,这里也会诞生几位艺术家。”
王存海定居宋庄4年,但从没想过能和本地村民共创作品。之前,他和很多艺术家一样,总感觉和村民“隔着一层”——很多村民把闲置房屋租给艺术家当工作室,当起“甩手掌柜”,到日子收租金即可。
实际上,村民也感觉跟艺术家“是两个世界的人”。张楠说,村里现在有30多位艺术家,但大多数习惯闭门搞创作,“我们有时候遇上艺术家搬运作品,想搭把手,又怕给人碰坏了。”
1年前,喇嘛庄成为宋庄镇“艺术进乡村”试点村,情况开始发生改变。在沐泽社工的推动下,喇嘛庄成立了艺术家志愿服务队,王存海等30多位定居宋庄的艺术家加入其中,中央美院的老师们还为喇嘛庄做了艺术规划,这13幅墙绘就是其中的“点睛之笔”。
“艺术进乡村”工程给喇嘛庄带来的改变可不仅仅是13幅墙绘。喇嘛庄村干部董进文说,工程实施1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打开工作室的大门,邀请村民进屋参观。艺术家们装修工作室的时候,习惯用灰砖、白墙营造一种简约美,这种做法已经被村民们学了去。“现在我们装修,也不再贴壁纸、搞灯池,而是照着艺术家工作室的样子装。”董进文说,村里爱好书法、绘画的人也多了起来,今年春节计划组织大伙儿一起写春联。村里还开起了12家艺术餐厅;在修整一新的小公园西侧,建成了一座乡村美育馆,将不定期举办免费的艺术展。
继喇嘛庄后,宋庄镇“艺术进乡村”工程将继续向其他村庄推广。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深度融入乡村生活、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手记】为驻村艺术家奉献乡村搭好平台
宋庄,有7000多位艺术家驻留。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过去,艺术家只是单纯的“租客”,这笔财富没有为村庄、村民所用。而今,“艺术进乡村”工程,让艺术家工作室的大门向村民敞开,邀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
短短一年时间,喇嘛庄已经有村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开办起艺术餐厅,还有的村民学会了裱画手艺,给艺术家们做配套服务……“艺术进乡村”激活了农民和乡村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未来,希望宋庄能搭建更多平台,用好驻留艺术家这笔宝贵财富,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