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在晨曦初露的霞光中,城市副中心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与潜力,成为一片充满机遇的新兴热土。在副中心,合作与交流是永恒的主题。近日,记者从区投促中心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新增重点在谈项目808个,已注册重点企业484个,注册资金总额超208亿元。
“两区”项目新增预计投入资金669.5亿元
在这片繁忙的土地上,招商引资的步伐如潮水般涌动,海内外项目如繁星闪烁汇集于此。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新增重点在谈项目808个,已注册重点企业484个,注册资金总额超208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项目达47个;促成三峡科技北京储能科技分公司、国投种业、国合新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央属企业,华通绿源、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北京国际贸易通州分公司等市属国企注册落地,浪潮国瑞科技、正和恒基、快乐车行等重点企业落户城市副中心。
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统筹招商,重点项目专题会统筹调度效用今年格外凸显。区投促中心健全“一口进一口出”全流程服务体系,推动项目落地发展,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6次区级产业专题会议,审议议题24个,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引进落地、土地上市、产业政策申请和兑现等方面事宜,重点推动了张家湾渔场地块、探路者总部基地、海昌海洋公园地块上市工作,保障了宋庄艺术家工坊、山姆会员店、中康禾园、TATA木门等项目建设。
在五河交汇处,“两区”建设也全面发力。今年以来,区投促中心持续与市“两区”办、市投促中心保持密切沟通,科学研究分解区级2024年各单位工作指标。今年截至9月底,副中心“两区”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数657个,项目数全市第3,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新增预计投入资金669.5亿元,资金量全市第5;落地项目数424个,全市排名第4,落地率达到42%。
专业招商平台机构今年引入注册企业1232家
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是一颗种子的播撒,承载着梦想与创新的力量。为了创新招商方式,区投促中心延长招商手臂,借助专业招商平台力量招商。目前,区投促中心共签约专业招商平台201家,同时在新加坡、香港、重庆、杭州等境内外重点招商点位设立招商联络站,拓展国际化招商渠道,实现产业资源及前沿信息共享。
今年,区投促中心已通过专业招商平台机构引入注册企业1232家,形成重点在谈项目262个。同时,区投促中心还强化专业招商平台工作成效评估,已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专业招商平台管理办法”,依据该办法执行专业招商平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发专业招商平台作用。
实施数字化招商,区投促中心推广应用招商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全区范围内上线“经济大脑”智招平台,组织各产业牵头部门开展系统操作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自上线以来,已有46家单位使用平台管理招商项目信息,系统共录入在谈项目280个、落地项目213个,实现了全区招商项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招商效率,有助于精准招商。
副中心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区投促中心强化外资专班招商,承接外资专班日常工作。截至9月底,区投促中心接待企业及开展座谈65次,新增在谈项目81个,正积极推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等项目落地副中心。
不仅如此,区投促中心还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招商,探索与北三县的联合招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招商小组,共建北三县资源库,合作举办招商活动。探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区投促中心在2024年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推介会上,与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机制
未来,更多国内外企业将在副中心崭露头角。这些投资者的目光不仅看到了短期的利益,更多则是长远的愿景与潜力。为此,今后区投促中心将全力以赴抓招商,围绕“3+1”功能定位,聚焦“6+3”主导产业,建立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等重点目标企业项目库,主动对接走访,加速重点企业落户,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设立国际招商联络机构,提升招商国际化水平,着力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新机制。
“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未来区投促中心还会与专业招商平台、商协会、校友会等策划组织“走进城市副中心”系列宣传活动;借助服贸会、进博会、京港会等重大活动和产业高质量大会等品牌活动,强化宣传推广副中心。
精准施策优服务,区投促中心还要优化企业“服务包”,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加大走访频次,促进政企深度对接合作;梳理各单位企业服务清单,在招引企业过程中,为其提供落地服务的绿色通道。
协同联动促提升,区投促中心还将加强与北三县联合招商,建立常态化联合招商机制,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落地相关项目;深化四区结对工作,用好与西城、海淀、朝阳的结对机制,主动对接三区重点企业和商协会组织,促进重点项目承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