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副刊总第1009期 >2024-09-06编印

松弛的城市 不“松弛”的长河
刊发日期:2024-09-0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 王倚剑

作为此次联合采访的“首团”,我们从北京出发,追随运河脚步,向天津、河北而去。京津冀三地紧紧相连,一水穿线,尽管地域上非常靠近,但每个城市仍然各有特色,在运河沿岸发展出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第一站自北京通州出门右拐,来到“哏都”天津。都说天津“松弛感”满满,见过闷热天气中仍泰然跳广场舞的老年人,以及狮子林桥头游泳的大爷们,始觉信然。

天津人的乐呵刻在骨子里,大运河的故事却没那么“松弛”,而是充满拼搏的激情与豪气。

记者先后奔赴天津博物馆、武清区博物馆,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与“泉州”戳记陶罐、《清乾隆漕运图卷》、导流济运碑等镇馆之宝见面,天津运河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过去的天津乃九河下梢,码头林立,既是南北水运枢纽,且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站点,人员、船只、货物吞吐量巨大。特别是武清段,其为天津境内进京前的最后一站,武清段承担起“物流园”的作用,南来货物在此储存分拣,而后运入京城。元朝时,政府在武清设立十四仓,为官方属性的物流仓储。可惜古十四仓于今不存,还能在哪感受漕运繁华?采访幸而遇到本地运河专家——天津博物馆历史部研究人员安秋州和武清区博物馆副馆长沙福山。他们都建议记者:“不如直接去看运河。”

随着指引,我们来到三岔河口。曾经万船汇聚的漕运枢纽,如今褪下繁华,依然碧波荡漾,眺望宽阔水面,仍可想见当时场景。今日运河的货运功能虽已不再,却成为八方游客的汇聚之地。向北远望,视线跨过狮子林桥、金钢桥,与桥轮合一的运河之眼对视,看风景的人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近处,运河游船起航,载着游客观赏沿岸风景。河水哗哗奔流,欢快不歇,一如千百年前船工号子的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