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怎么老是傍晚开始下雨?”不少市民发现,北京汛期的降雨常常都在傍晚至夜间出现。对此,气象部门解释:夜间低空急流的增强,是“夜雨”产生的关键原因。而从预报来看,近期京城雷雨仍比较频繁,从今天至下周二(8月20日),每天都有雷阵雨,还请大家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出行注意防雨。
夏季里老下“夜雨”的感受原来真的有科学数据支撑。而且不止在北京,整个京津冀地区都是如此。气象部门通过分析2005至2023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降水数据发现,7月和8月期间,大多数城市降水多发时段集中在19至22时。其中,承德、张家口、石家庄等太行山沿线城市的降水多出现在上午到中午;而北京、天津、沧州、唐山等地处平原地区的城市“夜雨”现象更为明显。
记者了解到,通过气象部门统计的京津冀地区各城市7月、8月不同时段出现降雨的累计日数,可以明显看到多“夜雨”是华北平原夏季降雨的重要特征之一,那么夏季“夜雨”现象频繁究竟是为何?
气象部门解释,在雨季,京津冀地区的降雨主要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夏季风来临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位置偏北,其西侧会产生低空急流。夜间低空急流的增强,正是“夜雨”产生的关键原因。
在白天,受太阳辐射加热的影响,地面气温较高,边界层大气湍流活动相对旺盛,与上部空气的混合作用较强,这种湍流就相当于给空气施加了摩擦阻力,导致低空急流强度减弱;而夜间边界层空气相对较稳定,湍流活动弱,摩擦力显著减小,因此低空急流得以加强。当夜间低空急流加强后,处在副高西北边缘、低空急流左前方的京津冀地区,便位于低空空气辐合区域,由于空气抬升,就容易出现“夜雨”的现象。
此外,地形分布对低空急流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从河北南部到北京一带,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是平原,因此会形成类似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夜间山区空气下沉、平原空气上升,形成温度梯度,通过大气热成风作用,增强低空急流,进而促使夜雨产生。
昨天进入末伏,40天的超长版伏天总算到了尾声阶段。目前虽然已经告别了“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即主要降雨时段,但京津冀地区仍处于汛期中。从预报来看,北京本周雷阵雨频繁,仍需警惕降雨带来的影响。从具体预报来看,8月15日至20日每天都有雷阵雨,值得注意的是,8月17日夜间到18日白天有明显雷阵雨天气过程,请大家注意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