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成功十年特刊总第953期 >2024-06-20编印

北京日报 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明起推出系列报道
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
刊发日期:2024-06-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大运河,我们来了!

在纪念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10周年的日子里,由北京日报、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报组成的全媒体联合采访团来了,我们将从北京通州一路向南,跨越大运河沿线各省直达运河南端。用笔、用照片、用新媒体短视频向您呈现一个宝物云集、十年巨变的运河胜景。下面这三张照片,是本报记者常鸣用高空摄影的方式向您呈现出三处著名的运河大拐弯……


行大运 聆听运河人家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群琛

随着本报“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联合采访活动启动,我们从北京出发,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感受大运河风采、聆听大运河故事。

前两站,我们走进了天津市和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采访了北运河以及部分南运河河段的历史文化。其中水工遗址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水利工程不仅体现出运河两岸人民的护水智慧,傍河而居的人们与大运河千百年来的感情羁绊更让人动容。

夕阳西下,斜阳古渡,在衡水市故城县采访时,我们于傍晚时分来到郑口挑水坝。挑水坝位于大运河郑家渡口左岸险工处,此地为冀鲁交界,桥对面就是山东省德州界。大运河穿冀入鲁,在此拐了一个巨大的U型弯,丰水期弯大水急,也被称为“运河第一弯”。

挑水坝是在明清时期抗水护堤的“龙尾埽”基础上修建而成。“埽”即指治河的护堤堵口器材,一般是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清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号召民众修建民埝,广植柳树护堤,每逢大水,将柳树从中劈开,一半树头树身结捆倒挂,缓冲水流冲刷。惊涛拍岸,状似龙尾在水,故称“龙尾埽”。抬眼处,河堤岸边密柳成排。故城县文物专家告诉我们,这些柳树正是当年劈树护堤的古柳第五代。1945年起,根据水流冲击的流向和位置,村民陆续在这里修建了六处挑水坝。简单来说,挑水坝就是在水流拍岸力度最大的几处堤坡位置修建牢固的防冲击台。这一水利设施沿用至今,守护沿河村居。

眼前,运河水工屹立坚挺,运河水灌溉夏种庄稼;身后,二道街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即将开街迎客;岸边,绿柳依依,当年留根活树的古柳繁衍至今,村民沿河树下吹拉弹唱享受美好生活。一抹橙黄的夕阳映照在郑口大桥上,甘陵八景之一的“斜阳古渡”仿佛穿越时空。运河水滋润两岸沃土,沿岸人民也一代代守护大运河。


鉴胜景 饱览沿岸瑰宝的风华

本报记者 王倚剑

沧州一日,白天走访点位,至夜,大家的兴奋劲未收,便商量着趁晚风清爽到处走走。初以为这只是座普通的运河公园。远远望见河对面流光溢彩的古楼,便向着那方向过桥寻路,走近才知另有天地。

原来楼下是一处仿古文化街区,飞檐重瓦下是新潮的美食、文创店铺,也有运河书坊、非遗文化展厅等文化场所。小广场上,一群年轻人正跳街舞,更大一群人在旁边欣赏、拍照。尽管是工作日,仍有“人从众”的热闹。

手机查过才知,这处“南川老街”开放还不到一年,却已成为居民们用脚选出来的遛弯胜地。仿古高楼有两处,分别为“南川楼”和“朗吟楼”,均为今年年初建成开放。据记载,南川楼建于嘉靖时期,隶属于长芦盐运使司,用于运司官员及盐商闲暇登高远眺之用。朗吟楼建成年代稍晚,相传是为纪念吕洞宾路过沧州,索要千斗沧酒,痛饮后跨鹤离去之事而建造命名。

如今二楼按南川属武、朗吟属文的“文武状元楼”主题打造,内设研学基地以及古兵器、科举文化展览,顶楼可供登高远眺。可惜当夜时间太晚,电梯已经关闭,幸好同事的无人机带来了好消息。

从无人机拍到的图上看到,夜幕下蜿蜒流淌的南运河在此处拐了个漂亮的大弯,河东凸岸处古楼与老街光彩熠熠,如堆金翠,一图道尽人间烟火的氛围感。

如此图景,令人想到刚才一路逛来听到的各种方言口音,看来再现的不仅是古代《沧县志》所记“惟每当夏日,邑人多游息宴乐于此”的热闹,也有运河辐辏八方的繁华。欲知“老街”实老,运河如故,未必登临,今日读者也不必舟劳踵行,自有一“机”明月过沧州,携来狮城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