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科创总第949期 >2024-06-14编印

夸一夸通州的瓜
刊发日期:2024-06-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本版摄影 唐建(部分图片由大会主办方提供)

三条长桌,上面摆着百种鲜食番茄和黄瓜,每一种都切成了适合入口的块状,再摆放出一个没有切开的果品做参考。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开幕当日,参加“2024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的评委排着长队挨个试吃盘子里的番茄和黄瓜,每吃一种就在手机上打分。

番茄、黄瓜打擂台

评委中有专业的农业评委,也有“嘴挑”的居民代表,他们要给百余种黄瓜、番茄打分,优选出最受好评的鲜食品种。比赛按照不同类别和果型分别打分,番茄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樱桃番茄三种,黄瓜也细分为华北密刺型、华南旱黄瓜和水果黄瓜。作为评委之一的天津农业科学院农艺师李静介绍,番茄一般从口感和外观两方面评分,黄瓜则还要考虑香气。在常规标准之外,她个人还会从果品的耐贮存程度、果肉壁厚等因素评价参赛品种。

最终,番茄大果型、中果型、樱桃番茄的擂主奖分别由北京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京采8L5”、北京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福禄替卡M24”、天津市宝坻区宝晶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金色阳光S13”获得。黄瓜华北密刺型、华南旱黄瓜型、水果黄瓜型擂主奖分别由天津市宝坻区赵云超家庭农场“津冬158A4”、河北舜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舜成旱黄瓜B6”、北京食为先生态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白富强C10”获得。

擂台赛由北京现代温室产业协会、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通州种业园区与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同步举办,将好口感的番茄及黄瓜,以及各家技术上的突破,推介共享。

本次擂台赛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参赛单位共62家,参赛样品129个,其中番茄样品101个,黄瓜样品28个。北京37家单位参赛,天津8家单位参赛,河北13家单位参赛。

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已经连续举办6届,正逐步成为相关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近年来,该赛事通过品种遴选、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推动设施鲜食蔬菜种植面积由300亩发展到5000亩以上,成为全市主推的高效模式之一。

与过去的5届擂台赛相比,今年擂台赛影响力更大,样品征集扩大到山东、宁夏、内蒙古等地区。市民评委比重进一步增加,侧重口感风味评价,同时还要比产业链,加强了鲜食蔬菜运营管理经验的交流分享。

西瓜、南瓜对对碰

在番茄和黄瓜之外,本次大会上还展示了1843个蔬菜新品种,包含南瓜、番茄、西瓜、黄瓜等十余个大类,共计展示面积55亩。这些新品种蔬菜不止新奇,还都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其中不少品种已经作为经济作物投入种植。

在多彩南瓜展示区展示的99个南瓜品种中,就有这样一个品种。“‘中型贝贝’是目前山东保护地栽培贝贝南瓜市场的旗舰产品。对比此前种植的日本相近品种,中型贝贝的连续坐瓜能力强,总产量高日本品种20%以上。”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瓜育种专家李海真介绍。“中型贝贝”的外形呈厚扁圆形,颜色呈墨绿色,一颗重量在700克左右,口感甘甜,比较“面”,老少皆宜。

说到瓜,自然少不了夏天的主角——西瓜。在本次大会上有两种西瓜新品种特别受到瞩目,分别是礼品西瓜品种“京美2K”和麒麟西瓜品种“京嘉301”。这两种西瓜品种都具有成长速度快的特点,“京美2K”从授粉到成熟采摘只需26天,“京嘉301”的果实发育期也只需32天。您可能会说,长得快不见得好吃,这您可说错了,在口味方面,这两个品种也不落下风。“京嘉301”有着招人喜欢的大红瓜瓤,肉质酥脆,中心糖度高达15度。“京美2K”的果肉肉质酥嫩,皮薄如纸,糖度也有13到15度。

不仅如此,此次大会上,番茄、西葫芦、娃娃菜、青梗菜等蔬菜品类都有优质新品种精彩亮相。

副中心提供的“菜篮子”越来越美,越来越沉,这么多新品蔬菜为何会汇集于此呢?这还要从通州区种业科技的发展说起。2022年,通州区制定了《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产业规划(2022-2030年)》,确立了“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先行区、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种业创新成果汇聚转化中心、国家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的“两区两中心”战略布局。

该规划以于家务乡为核心区,稳定保留了3万亩育种展示用地、1000亩农作物新品种核心展示基地,建立了3000亩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8万余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以及4万平方米会展中心,还在马驹桥镇、永乐店镇、潞城镇、漷县镇、西集镇共5个乡镇,梳理汇聚9.13万亩耕地作为拓展区,保障项目后续发展。

有了规划的“硬实力”,自然也少不了“软实力”扶持。据了解,在2022年的“种十条”政策基础之上,通州区正在准备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瞄准产业链,通过招大引强、招链引群,实现补链强链延链;通过精准施策,支持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引育优质企业补齐短板,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群效应。

2023年,通州区粮食播种面积15.4万亩,同比增长102%,蔬菜产量38.2万吨,超额完成市级任务,农业产业不断增值。

种业园区良种多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会上展出的新品种蔬菜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也有通州区种业园区作出的贡献。据介绍,自建成以来,该园区累计育成系列玉米新品种100余个,其中“京科糯2000”通过国家及20多个省级审定,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鲜食玉米主推品种。“农科糯336”被遴选为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和全国主导品种,引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转型升级。“京农科728”“京农科MC121”等系列品种,被遴选为“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产品”,促进我国玉米品种机械化进程。

不仅如此,在航天育种技术的帮助下,该园区选育出系列专用大豆、鲜食番茄和高产优质辣椒品种100余个。同时,自主建立果蔬花卉能源草组培快繁体系,年产千万株优质草莓脱毒种苗,供应全国。这里选育出的“中石4号”文冠果等良种,更对“三北”地区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种业园区建立以来,已经引进了法国利马格兰、德农等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30余家,拥有稳定的产业存量。”通州区种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旭介绍,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农业顶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科研院所及实验基地5个。

同时,该园区持续保持发展,培育孵化了神舟绿鹏、种芯(北京)科技等10余家科技型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青年英才创新基地在园区相继成立,引进了硕士以上各类人才近200人,博士以上80人。

“2023年至今,园区对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等类型企业20余家,协助5家企业注册落地,持续为园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何旭说。园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还将引入更多种业科技研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