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937期 >2024-05-28编印

三地博物馆镇馆之宝亮相论坛
北京天津扬州文物见证运河上下一家亲
刊发日期:2024-05-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6.jpg

2-5.jpg

2-7.jpg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打开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当地的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热的不只是场馆,还有文物揭开的历史、跨界融合的产品以及创新创意的活动。本届论坛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举办地也选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之一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访谈环节,北京、天津、扬州三地博物馆馆长共话“博物馆之城”建设。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特意带来了一件和北京建城有关的“镇馆之宝”。她托在手心上介绍道:“它的名字叫克盉(hé),这是一件文创产品。大家现在看着小巧,其实真正的文物高27厘米。”这个缩小版的文创产品携带的信息量巨大。它在器物内壁上刻有43字铭文,记录了北京第一代燕侯叫“克”的人,还记载了周天子册封诸侯的史实,包括周天子赏赐克土地和人民。“也就是说,平时咱们在史料里看到的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史实,在这件器物上能够得到印证,也是北京城之源的具体见证。”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沈岩也携“宝”而来,将缩小版的清乾隆漕运图带来现场。“这张图绘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京师的给养主要征自江浙豫皖赣鲁等地区,尤其是漕粮运输基本上就是靠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完成的。所以漕运水道关乎国家命脉。”沈岩说,这幅图采用平立面结合、俯瞰的视角,描绘了从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抵天津,一直到北京的水道路线以及沿途城市、山脉、河流、山川、湖泊、村落等地理景象,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态风光,见证着南北文化和经济的交往。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特意带来了一件馆藏一级文物——元代青白釉波斯人物香插。“大家仔细看这花插上的人物造型,是胡人的造型,为什么在扬州、在元代,有这么一件特别的文物?扬州本地有一句方言叫‘波斯献宝’,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很快揭晓。扬州是一个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一座城市,位于大运河、长江、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这里不单有国内人文、经济的交流,也有世界文化在此汇聚。“因此有马可·波罗在扬州为官三年的传说,扬州的江都至今还有一个小村落叫波斯村,这些都是大运河留下的文化遗产和交往融合的实证。”郑晶说。

论坛上,三座博物馆也分享了接下来的特色展览和活动。天津博物馆计划端午期间在原有的“爱上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中,继续组织体验式、沉浸式古代礼仪、古代习俗、美育传承等活动,并将在此基础上,推出一些大运河沿岸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和感受古人智慧、大运河魅力。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之际,重磅推出“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展览由大运河沿线24家考古文博单位支持,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240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观众如同“走进”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遗迹和考古工地,亲身感受大运河文化建设十年来的重要成果。“其实不少考古遗址在挖掘研究后,或成为当地的国家考古公园,或是地标性文化公共设施、文化场所,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文化环境的一部分,以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郑晶说。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则计划6月底推出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一“探秘古蜀文明之三星堆”。首都博物馆本馆端午期间将推出“中国画-文物中轴线”主题文物展。“结合北京通史展、老北京民俗展等,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谭晓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