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927期 >2024-05-14编印

本市将推进电子病历共享应用
400多项检验检查结果跨院互认
刊发日期:2024-05-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楠

本市将进一步推进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开展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互认,以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这是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召开的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监督工作启动会上了解到的。

13家医疗机构接入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

2023年底,本市110家三级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同质化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和医疗影像共享查询,全部实现医保移动支付。

为了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本市基于“京通”健康服务模块,规划建设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并整合医保移动支付、线上药品配送等功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看病就医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截至目前,共有13家医疗机构接入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医院无需自建互联网平台,“拎包入住”平台后即可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分级转诊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本市上线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覆盖126家上级医院及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8917位社区医生。上级医院为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以上号源,其中一半为专家号源。在医院常规放号周期前,至少提前两周向基层或合作医疗机构开放预约挂号。目前,22家市属医院已对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开放全部号源。

此外,本市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例如,积水潭医院牵头开发了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世纪坛医院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获取急救患者院内就医的全程时间轨迹,自动记入急救档案;人工智能企业研发的针对肺结节、头颈、肝脏、心脏等部位的AI产品在医院落地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医生工作效率。

“云药房”解决社区医院药品不全问题

在2023年三级医院114预约挂号平台号池直连基础上,本市将继续推进二级医疗机构与预约挂号平台的直连,并实现统一放号周期、统一放号时间、统一科室设置、统一放号量和统一支持放当日号,为患者提供同质化的挂号服务。

在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和跨院互认共享方面,本市将进一步扩大医疗数据汇聚覆盖的医疗机构范围,推进电子病历共享应用,开展181项检验结果和300项检查结果互认,以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此外,本市将持续优化“京通”健康服务专区,打造集医疗、医药、医保为一体的市民就医服务统一入口;进一步完善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统一服务入口,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开具处方、药品配送等便捷的就医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自助住院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入院登记及出院结算服务。

在推进基层卫生健康方面,本市将完善和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云药房”平台建设,对接药批企业平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全的问题;依托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共享,实现慢病信息下推社区,支持连续性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