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匠心总第927期 >2024-05-14编印

笔走龙蛇·邴锋
刊发日期:2024-05-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陈施君

本版摄影 唐建

在一幅名为《张湾古桥》的画作中,月光下的通运桥别有一番静谧之美,一条白龙跃然而出,将月亮拥入怀中。“龙和月相结合,一是想把民族的精神表现出来,再就是借助月亮,表达对通州漕运码头曾经繁荣昌盛的回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画家邴锋这样对记者说。

与龙的不解之缘

邴锋,1966年出生于一个美术世家。受爷爷影响,邴锋五岁开始习画。很小的时候,他就拥有一项奇特的本领——能把自己梦中的情景画出来,栩栩如生地还原梦境。凭借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邴锋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从事绘画行业,起初以传统人物画为主,后将传统绘画艺术手法演变为新时期“现代派”的中国绘画手法,擅长墨龙、大海、山水、花鸟等。

爷爷擅长画桃,他笔下的桃子逼真到了极致,就连桃子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隔着画布都透着香甜。邴锋却没有继承爷爷的“桃子”,他的兴趣,在于画龙。

在邴锋的心中,龙是神圣且神秘的存在。“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想象出来的动物,是我们集体认知中的一个谜。龙究竟长什么样,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认可的是,龙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根和魂。”谈起龙,邴锋如数家珍:“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史,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都相继灭亡,唯有中华民族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中华民族‘龙’的文化更是从民族起源至今从未间断过。也正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一直有龙的精神支撑着我们勇敢走向未来。”邴锋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认为自己不仅是在画龙,同时也是在擘画华夏民族的图腾和精神。

“我要画一幅长200米宽2米的巨龙。”二十岁时,年轻气盛的邴锋曾郑重地许下承诺。当时他未曾想到,自己历经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才终于完成了这个承诺。

在张家湾完成巨作

2007年,邴锋来到了艺术家云集的通州区宋庄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选择定居张家湾。此前,邴锋的身体状况欠佳,即使多次生病,他也不曾辍笔,潜心研究画龙,生活的坎坷和磨难反倒让他对艺术有了更多层次的理解,也更坚定了内心的创作目标。正是在张家湾的日子,他沉下心来,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

那些日子,邴锋一头扎进画室,为避免外界扰乱创作思路,他手机关机、大门紧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时间全部封闭在画室里……此时的邴锋,正在艺术家的巅峰状态里遨游。他日夜构思,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挥毫泼墨,最长的一次,一连画了48小时没有停歇。有时候画着画着睡着了,突然惊醒,接着把梦中的灵感记录在画纸上。“庄生晓梦迷蝴蝶,有时我也会恍惚,分不清梦境和现实,创作的那几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龙,腾云驾雾的龙、呼风唤雨的龙,千龙千面。”邴锋回忆。

四年半后,一幅装裱后长达210米、宽2.3米、绘有99条巨龙的纯水墨中国画《中华魂》终于完成了。210米是什么概念?竖起来大约有70层楼那么高!99条龙神态各异,干练流畅的线条勾出龙形,用墨大胆沉稳,龙的肌肉清晰可见。还有对于海浪的刻画,由于从小在大连海边长大,邴锋把童年对海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融入画作,逼真传神。画作分为《龙腾东方》《名播四海》《风雨兼程》《磨难前行》《迷雾探索》《腾飞辉煌》几个篇章,借由龙的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历经挫折磨难,最终走向复兴之路的辉煌历程。邴锋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喷涌的笔墨融入画作中。

画作面世后,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和称赞。但邴锋却由于长年累月专心作画,不与外界接触,竟然好长一段时间不能自如地与人交谈。“我从来不糊弄自己,创作者应该可以放下一切,哪怕忍耐孤独苦行的生活,也要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邴锋说。

很快,《中华魂》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同时被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2012年4月,该画荣获上海吉尼斯之最。2015年12月,参加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艺术精品奖。

在世纪坛展出的日子,有一位观众给邴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作展出七天,她每天都来,从开馆待到闭馆,徐徐地从卷首走到卷尾,一直默不作声地看。邴锋虽然一直关注她,却没有主动上前打扰。最后一天,这位观众终于走到邴锋面前,只对他说了一句话:“邴锋老师,您的这幅画我读懂了。”

张家湾是第二故乡

来到邴锋的画室,不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龙,还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山水画,他把从爷爷那里学习的创作手法和古代画龙鼻祖陈容大师的绘画作品、李可染先生的红色山水、贾又福先生的水墨山水结合起来,师从前辈又不拘泥,结合传统又善于创新,开创了现代派“旋刀切石法”与“水冲荷花法”的绘画技法。他创作的《丰碑》《梅》等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大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展、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全国首届海洋日暨海洋画家协会联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联展等许多大型美展。

在邴锋的众多绘画作品中,出现过不少张家湾的“剪影”。“张家湾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想用画笔记录下我心中的张家湾,为这座文化重镇贡献微薄之力。”

张家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喧嚣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独特的画卷。在张家湾生活的这些年,邴锋喜欢逛古迹,通运桥、里二泗、清真寺、皇木厂都是他常去的地方。这些点位以及曾经居住过的大方居社区,都成了他笔下的生动素材,他以独特的想象力和创作手法展示着张家湾别样的文化内涵。

在创作巨幅龙作品时,他几乎查阅了所有关于龙的书籍,如今,对于张家湾历史和运河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他的兴趣所在。

未来,邴锋计划在运河码头打造一个龙文化主题园,他也打算在绘画创作之余,出一本龙文化的相关书籍,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与龙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