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923期 >2024-05-09编印

北京将建设十条品牌绿道
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15分钟绿道全覆盖
刊发日期:2024-05-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绿道是花园城市的重要脉络。近日,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制的《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获市政府批复。总长度5000公里以上的各级绿道循山成线、依水成网,串联中心城区、平原地区和山区。《规划》尤其提出,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绿道等十条品牌绿道,释放“京华绿道”品牌价值。

《规划》在绿道所具有的生态景观、休闲游憩、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等功能基础上,提出融合文化感知、交流交往、活力消费、应急避难、生物保护等多元功能。发挥绿道系统平急两用优势,使绿道系统平时作为花园城市的重要脉络,急时作为韧性城市的应急疏散重要通道。

串联5000余个居民区 铺满市民回家路

《规划》提出构建“两轴统领,四环多廊;循山成线,依水成网”的市级绿道空间格局。具体来看,以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为脊,依托二环路、一绿地区、二绿地区、浅山区—东南部平原形成市级绿道主环线,并在山区与平原、主环线之间布局若干联络性绿道,形成共39条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的市级绿道网络。

绿道覆盖全市域,串联重点功能区,串联居住区5000余个,串联村庄约780个,串联风景名胜区和公园等460余处,串联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约460处,串联地铁站点150余处,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15分钟全覆盖。同时以市级绿道带动区级及社区绿道有机织补、连通成网,让绿道铺满市民回家路的“最后一公里”。

通州大运河文化带位列其中

《规划》提出以寻古今文脉、展山水意境、绘绿韵京华为目标,构建“京华绿道”品牌体系。

“京华绿道”将依托全市最具文化气韵、生态景观特色和空间格局特征突出的区域建设,提升“四个中心”功能承载区域的绿道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绿道、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绿道、环二环绿道、一绿城市公园环绿道、二绿郊野公园环绿道、浅山休闲绿道、长城文化带绿道、大运河文化带绿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道和潮白河生态绿道等十条市级品牌绿道。鼓励特色区级及社区绿道未来补充纳入,释放“京华绿道”的品牌价值,展现大国首都和美丽北京形象。

北京环二环绿道是最具古都历史文化魅力的绿道,串联了明城墙遗址公园、金中都公园、雍和宫—国子监—地坛公园、天坛公园等重要节点,规划全长约33公里,现已建成约27公里。“未来将通过城市慢行系统绿道化改造方式打通现存的5处断点,实现全线贯通,让市民在郁郁京味里健步悦骑。”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说。

二绿地区也极具特色。郊野公园环绿道依托温榆河、大运河、凉水河、北宫森林公园、西山风景区等城市重要蓝绿空间而建,规划定位为百公里特色骑行道和水韵林海最美体验道,全长约200公里,目前建成长度已过半。未来将随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实施加快推动约49公里的新建绿道和约46公里绿道化改造,为市民提供亲水、入园、游山、观城等丰富体验。

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 突出绿道系统可识别性

游径、设施和绿化是绿道功能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绿道系统服务品质的直接体现。《规划》提出,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融合共享、集约节约、精细设计原则,强化市级绿道在游径、设施和绿化三大要素方面的统一配置与设计,突出服务标准化和可识别性。

与此同时,鼓励区级及社区绿道个性化,并提倡因地制宜进行绿道化改造。《规划》也针对不同区域游径铺装材质提出分类引导,坚持生态环保与亲自然性,优化游径路面色彩与材质。

一年有亮点,三年上台阶,十年全面实现。《规划》提出加快制定全市绿道系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工作紧密衔接,搭建绿道重点建设项目库,分类型、分区域、分年度做好项目谋划和实施建设。今年将重点建设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一期、西山绿道(石景山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