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889期 >2024-03-19编印

通州新添18个社区专病特色科室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刊发日期:2024-03-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了北京202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及培育基地名单。名单显示,北京新添135个社区专病特色科室,其中通州区18个。

18个专病特色科室分别位于觅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家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涉及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康复等10项专病。

康复特色科室辐射京津冀

“最开始来的时候,我左边的胳膊和腿都动不了。你看现在!”在牛堡屯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专病特色科室里,病床上的单大爷边说边抬起左脚,来回摆动了好几次,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今年69岁的单大爷春节前就来接受康复治疗,去掉过节回家的日子,前后共治疗了近3个月。

说到刚开始治疗时的情景,单大爷皱起了眉头。那时他刚刚做完颈椎手术,中枢神经受损,身体活动能力极为有限。“我住在潞城镇,听人说这里开了康复专病科室,就试着过来治疗。医生最开始是帮我按摩,之后用直立床和卧蹬带我慢慢锻炼,又亲切又专业。有次我加练的时候着急伤了膝盖,医生第二天带我重新做膝盖康复,特别有耐心!”

讲到康复治疗中的点点滴滴,单大爷笑中带泪。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好转,从能自己坐起来到可以在搀扶下站立,乃至短距离行走,这种肢体正常者无法体会到的失而复得,只有康复科室的患者和家属最清楚。

周女士的父亲也是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自2023年10月以来,她一直在最近的位置感受着康复治疗的效果。“我父亲当时突发大面积脑梗,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术后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呼吸都需要仪器辅助。”

周女士告诉记者,在入住病房后,康复医护人员敏锐地发现患者存在吞咽动作,便尝试为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目前,患者已经可以独立进食、说话并开始进行肢体运动恢复。

“康复特色科室可以为患者带来很大获得感,在治疗过程中,重燃患者对生活的热情。”通州区牛堡屯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时伟亮说,康复门诊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相关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养和医联体单位专家带教,保障了门诊的治疗能力。

据介绍,该门诊已正式运行半年,共有康复床位47张,服务范围不止通州本地居民,还接纳了来自北三县和全国各地的患者,完成完整康复治疗30000余人次,在副中心康复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百姓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

2021年以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以医联体为依托、以健康档案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区卫健委依托通州区丰富的二、三级医疗资源和医联体平台,截至目前,共获得市级审批合格的专病特色科室29个,涉及12项专病。

专病特色科室病种在2021年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和康复等7项专病的基础上,根据居民需求又增加了儿科、小儿推拿、中医痹症、中医脾胃病等多项专病。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学理念深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上下协同越发紧密。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多家三级及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组成专病特色科室培育基地,通过定期出诊、查房、带教、授课以及畅通上下转诊渠道等方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点对点指导基层开展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带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与健康管理能力。

开展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是副中心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区政府发布的《2024年通州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就有大力推进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专病特色科室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居民选择基层首诊,还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突出服务特色,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副中心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